济南文东小学探索数智教育,以技术赋能教学回归育人本质。教师培训克服抵触,开发个性化教学工具,如儿童诗晨读、虚拟人物对话等,优化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作者 崔烘昌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智化浪潮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当技术创新与教育本质相遇,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以 “文东智教・深研有方” 为核心,率先迈出数智教育探索的步伐 —— 当千年泉城的文脉底蕴与新时代的数智教育理念在校园里交融共生,文东小学走出了一条以技术赋能、回归育人本质的教育变革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通过采访三位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探寻这场数智教育变革如何从理念走向课堂,如何让学习更生动、教学更高效。
李萍(左一)、王晨(中间)、曲曼鑫三位老师合影。
以技术为桥,筑牢数智教育 “地基”
“早在 2025 年 2 月,我们就开启了数智赋能教育的探索,是历下区乃至济南市较早推进数智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学校。” 文东小学学校教务处主任王晨介绍,确立 “数智赋能教育教学” 的方向后,学校特别邀请高校专家教授为教师授课,王晨率先学习,投入到探索 AI 在教学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中。
“当时不少老师不仅对这些 AI 工具不了解,很多还有抵触心理。” 王晨回忆,在学校数智教育起步阶段,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如何让教师从‘怕技术’到‘用技术’”。在校长梁丽的支持下,他牵头开展培训课程:结合学校之前推出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xin” 计划,从青年教师的应用学习开始,开展 “AI 工具实操课”,渐渐的学校开始刮起 “AI” 风,除了每周研讨,学校公众号还开辟了数智教育专栏 ——“文东智教・深研有方”,在这种浓烈的氛围下,老教师们的热情也被点燃。
“看到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也开始学习使用 KiMi 工具时,我明白了那句话,‘创新不是用技术消灭传统,而是用温度消融代际差异。’” 王晨说,“‘文东智教・深研有方’这个栏目我们要做 100 期、200 期,一直做下去。”
用技术让课堂 “活” 起来
数智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 “学”,更在于课堂 “用”。
清晨的文东小学教室,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 他们读的不是传统课本里的篇目,而是语文教师李萍借助数智技术生成的儿童诗。
以往,低年级晨读内容常因 “重复朗读” 让学生感到倦怠,识字检测也需要花半节课的时间抽查,很难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情。接触数智技术后,学校的语文教师李萍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方法:她将第一单元的生字输入数智系统,通过设定指令,生成贴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儿童诗。这些诗歌不仅押韵易懂,还巧妙融入了所有需要掌握的生字。晨读时间,学生们读着新鲜有趣的诗歌,参与热情远超以往。“以前要反复提醒‘坐好认真读’,现在孩子们会主动举手想领读。” 李萍笑着说。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避免教学形式单一,李萍依托数智技术开发了 “自助抽词” 互动小程序:学生点击屏幕启动程序,屏幕上会随机出现本节课需掌握的词语,读对了就能抽取下一个。这个设计让原本枯燥的词语检测变成了课堂 “小高潮”,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主动参与进来。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李萍也通过数智技术实现了 “分层教学”,这种 “一人一策” 的作业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
“数智技术不是替代我教学,而是帮我找到更符合孩子特点的教学方式。” 李萍表示,现在借助数智工具,能快速摸清全班的识字情况,节省下来的时间,她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让技术为教学注入 “深度与温度”
五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一场特别的 “对话” 正在进行 —— 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向屏幕中 “诸葛亮” 提问:“您怎么确定当天会刮东南风?”“面对曹操大军,您当时害怕吗?”
这是语文教师曲曼鑫的课堂创新。在讲授《草船借箭》一课时,她没有局限于文本分析,而是借助数智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生成诸葛亮虚拟形象。学生向虚拟形象提问时,虚拟形象会结合历史背景给出回答。“有学生课后主动去查《三国志》,对比虚拟形象的回答与史料记载的差异。这种主动探究的意识,是传统课堂很难激发出来的。” 曲曼鑫说。
在作业批改与辅导上,数智技术也帮了大忙。“除了批改基础作业、减轻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精准查缺补漏。” 曲曼鑫说,学校积极探索数智赋能教育,核心始终是让技术成为教学的 “助手”,而非 “替代品”—— 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流程,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关怀与情感交流,永远无法被替代。
三位教师的实践,并非孤立的探索,而是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数智教育体系化推进的缩影。从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投身数智教育理念学习与实践,到开设专题专栏、组建教师成长小组,文东小学逐步搭建起 “制度护航、全员参与、实践落地” 的完整数智赋能体系,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始终围绕 “教育本质” 展开。正如王晨所说:“数智工具无法替代教师的鼓励眼神与温暖拥抱,但能帮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回归‘灵魂唤醒灵魂’的教育本质。”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