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海学校探索家庭、社区、学校协同激发初中生内驱力,构建可推广的“三维协同模型”,实践显示显著提升学生内驱力,提供基层实践范本。
在“双减”政策与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意见》落地背景下,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初中部)以实践研究为抓手,探索家庭、社区与学校“三维协同”激发初中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该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构建出可推广的“三维协同模型”,经实践验证,该模型显著提升学生内驱力,为全环境立德树人提供了基层实践范本。
背景:政策引领+理论支撑,破解内驱力缺失现实难题
当前初中生教育面临多重挑战:学生层面,电子产品依赖、学业压力大、目标模糊导致内驱力缺失;家庭层面,76% 家长存在教育焦虑,亲子沟通壁垒加剧孩子学习被动;社区层面,仅15%学生参与过社区活动,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普惠性不足。
在此背景下,泉海学校以政策为导向——“双减”政策要求减轻课业负担、强化实践育人,《全环境立德树人意见》明确“家校社网”四维协同机制;以理论为支撑——依托Epstein交叠影响理论(强调家庭、学校、社区动态交互的叠加效应)与Cremin教育生态理论(主张教育嵌入多层次生态系统实现动态平衡),确定“三维协同”育人方向,旨在打通家庭、社区、学校壁垒,形成育人合力。
实践:三维协同落地,家庭、社区、学校各施所长
针对家庭端,泉海学校创新构建家长沙龙机制,已举办12场主题沙龙,覆盖300余位家长,聚焦“目标管理”“兴趣激发”等家庭教育痛点,提炼出“目标可视化”“兴趣联结法”等6类实用策略。同时搭建线上交流群,持续推送《优秀家庭教育经验集》,实现家校互动无缝衔接。
此外,学校还邀请心理专家、教育学者开设家长课堂:心理专家指导家长掌握情绪管理技巧,缓解焦虑;教育学者通过案例分析破除“唯分数论”,倡导多元评价,帮助家长从“成绩监督者”转型为“成长陪伴者”。
针对社区端,学校联合社区开发两类特色课程:一是跨学科主题课程,如“美术+劳动实践”(春节民俗手工制作)、“地理+写作”(山体公园岩石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应用;二是项目式课程,如 “九曲庄村历史经济研究”,学生通过访谈、查档案产出研究报告,增强社区归属感。
同时,学校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角色体验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在社区医院参与基础诊疗辅助、在社区市场学习商品管理,71%学生反馈“明确学习意义”;开展“雷锋月”助老服务、暑期课业辅导,让学生在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反哺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课堂兴趣不足问题,泉海学校创设“四维情境课堂”:生活嵌入课,如菜市场数学测量课,学生通过称重、核算成本掌握单位换算,实现“数学生活化”;跨学科融合课,以“济南风貌”为主题,语文课解析《济南的冬天》、地理课考察泉水成因,学生绘制文化地图深化认知;社会践行课,引导学生调研社区环保现状,设计节水装置或垃圾分类方案,培养公民意识;特色作业课,如地理学科岩石标本制作报告,学生采集标本并撰写成因,参与度提升40%。
成效:数据+案例印证,教育生态显著优化
经过以上实践,家—校—社“三维协同”育人模式体现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在量化成效方面,多维指标呈现突破性增长:一是家庭支持系统质变,随着家长沙龙活动和专家引领活动的开展,亲子沟通满意度从43%跨越至81%,有效突破亲子关系瓶颈,数据指向家庭从"成绩监督者"转型为"成长陪伴者",情感联结取代功利化教育模式;二是社区联结指数级爆发,学校通过与社区深度联合,学生的活动参与意愿从15%飙升至63%,创下最高增幅,这一变化揭示社区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激活了社会性学习网络,青少年从封闭个体走向开放社群。三是课堂参与活力革命,学校通过践行“四维情境课堂”模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率从52%跃升至78%,反映教学互动模式重构成功,数据印证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深度融入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学习主体性显著增强。
举例说明,学生A曾一度沉迷电子游戏、学业停滞,他在社区非遗传承人与学校音乐老师指导下参与 “相声、京剧技艺传承” 项目,每日主动学习2小时,专注力提升带动语文、数学成绩进步,还多次在各级文化舞台演出,获 “文化传承之星” 称号;家长B曾高频训斥孩子、亲子冷战的家长B,通过参与家长课堂与沙龙,掌握“小目标阶梯法”,将“提升英语成绩”拆解为 “每日共读1篇短文+记3个生词”,用成长树贴纸可视化进步,亲子冲突大幅减少,从“纠错者”变为“资源提供者”。
反思与展望:补短板促升级,完善协同模型
该模型当前还存在以下不足:外来务工家庭参与率低(受时间冲突、文化心理壁垒等影响)、内驱力薄弱生精准干预存在瓶颈(师资有限、评估机制粗糙)。对此,学校计划推行“错峰+线上”活动、培养“社区教育联络员”,降低外来务工家庭参与门槛;构建 “预警-评估-定制-追踪”分层干预体系,整合校内外导师资源,实现精准施策。
泉海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 “三维协同模型”,推动家庭情感支撑、社区实践场景、学校知识转化深度互嵌,进一步扩大育人成效,为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
(作者 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教师艾明辉)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