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工智能交互、让文物“活”起来,板厂小学探索素养成长型课堂

:2025年04月25日 新京报
分享到:

板厂小学为素养成长型课堂下了4个定义:融合、探究、自主、开放。

4月24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研修部协办的“探索素养成长型课堂,提升育人质量”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召开。通过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美术、体育、道法等38堂“素养成长型”课堂展示与评课,探讨高质量育人发展路径。

语文观摩课堂上,教师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素养成长型课堂:融合、探究、自主、开放

板厂小学党总支书记冯雅男分享学校于“三新”背景下探索素养成长型课堂的实践情况。“学校始终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本次研讨会围绕打造‘融合、探究、自主、开放’的课堂新样态展开深入探讨。”板厂小学副校长张平和周颖分别从教学和德育维度进行主旨汇报,介绍了板厂小学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强化队伍建设、深化实践育人、构建德育生态等多元路径,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

学生们也在现场带来了项目式学习成果、实践作品等精彩展示。学校“最美环保少年”杜元伊在实践活动中设计了“未来漂浮城市”模型,将绿色城市的设计从书本上的设计稿变为了立体模型;五年级的李阡陌是科技爱好者,她设计了天坛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机器人晶晶带你游天坛,让文物“活”起来;四年级3班的师生齐心协力创办了《尚美》班刊,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快乐……这些成果的获得离不开日常课堂和生活中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关注,直观呈现了素养成长型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成效。

科学观摩课堂上,同学们做《昼夜的交替》实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今天的研讨会,体现了对素养成长型课堂的不断探索。什么是素养成长型课堂?今天板厂小学为素养成长型课堂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典范,呈现了融合、探究、自主、开放的样态。”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燕点评道。

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表示,素养成长型课堂将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从素养成长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课堂教学。“比如板厂小学利用AI技术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把应用教学技术与优化教学过程相结合。课堂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据悉,“素养成长型课堂”这一课堂教学概念于2020年首次在东城教育工作计划中创造性提出。自此,东城开始有组织地启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2024年7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育人目标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在重点任务上强调要实施“学生素养提升行为”,对于将课堂内容转化为素养发展提出要求。2024年,东城教科院提出,未来五年将在素养成长型课堂模型建构、人工智能支持的循证教研体系建构等方面开展更多实践探索。

38堂素养成长型课堂现场展示

与会专家和教师观摩了38堂素养成长型课堂展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科学等多个学科,呈现出丰富的课堂样态。

undefined

信息课上,《我的AI学习小伙伴-智能体》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探索兴趣。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在高部校区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王蕊执教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通过科幻文本引导学生对比未来和现实教育的差异,大胆想象进行创意写作,收获独特的文学体验与思维启迪;数学课堂中,老师耿子文基于真实学情锚定认知难点,通过进阶性的任务与核心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层层深入,将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实践;信息科技教师段力宏讲授的《机器会学习——探究天坛公园柏树分类识别算法》,在真实情境、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对比人与机器学习的优劣势,培养人机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undefined

体育观摩课堂上,学生学习飞盘运动的基本技巧。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低部校区的课堂同样精彩纷呈,一年级语文《操场上》通过情境化教学激发低龄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劳动课《爱心书签我制作》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每节课后,听课专家与授课教师从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素养落实等维度开展了深入的评课研讨。“教研专家提出的观点确实是我们在备课中没有意识到的,对我的课堂是一个很大的启发。通过接触更高站位的专家、听到更多老师的声音,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提升。”授课老师听完评课后表示收获满满。

在《孩子也能懂的新科技——人工智能》课堂上,语文教师张亚娇带领同学们阅读科普读物,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奥妙。课堂一方面引入了智能体,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平板电脑欣赏科幻大片、生成共读章节、与人工智能交互,提升了同学们的科技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式的教学,从一本书的阅读辐射到整个科普类图书阅读方法的习得,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

“素养成长型课堂更加注重同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张亚娇说道。传统课堂的习惯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在这堂课上,学生会自主开放地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主动地与人工智能进行交互,探讨的话题也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同时,希望课堂能够更多带给同学们创新性的启发,无论是对于读书的启发,还是对于科技向往的启发。

张亚娇表示,在日常教学中,语文科目在完成国家标准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也鼓励推广这样的“素养成长型”课堂。“比如我们学校每两周至少有一次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课、学校校本课程。希望这些创新、实践等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发展目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要纠错]
[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
关键词: 4月 24日 北京市 教育 学会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与人工智能交互、让文物“活”起来,板厂小学探索素养成长型课堂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