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临沂市沂南县张庄中学教师 高运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到:“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让学习成为每个生命绽放尊严的舞台。当学生通过智力劳动收获成长的喜悦时,那些在作业本上跳跃的分数不再是没有温度的符号,而是见证生命拔节的年轮。学习的成就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自己的尊严,激发他想成为一个好人的动力。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尊感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每一个学生都要对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应该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他给学生设置了一系列的有阶梯、有层次的智力教育活动。一年级起制作集体创作的图画册,三四年级举行“读书晚会”,让五年级的学生成为学前儿童和一二年级小同学们的积极的智力教育者…
这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在中年级设置的“思维导图师”活动,学生将课文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网络;高年级的“小先生讲堂”,让知识在生生互动中流动。这种递进式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认知高度的支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集体创作图画册”和“读书晚会”,让知识的火炬在代际传递中愈发明亮。
要想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尊感,就要让学生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我们看到课堂上有积极活跃的学生,也有对学习漠不关心的学生。而后面这种现象到高年级越多越明显,是令大多数老师头疼的问题。要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指导,因材施教,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前进,让学生在学习和智力生活中体验到应有的尊严感和成就感。
我采用动态分层教学法:为思维敏捷者设计“知识攀登包”,包含拓展性问题和研究性课题;为需要巩固者准备“基础夯实箱”,通过变式训练强化核心概念;为暂时落后者定制“信心加油站”,用生活化情境帮助理解。就像老园丁培育不同花木,有的需要多浇水,有的需要勤修剪,但最终都会绽放独特的光彩。
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另一方面,我发现用我们表扬的指挥棒可以把学生指引向我们想让他成为的样子。持续的正向激励能激活学生的心理镜像——他们开始用教师肯定的视角进行自我观照,逐步建立成长型思维。他开始主动寻找自身优势,形成“进步-认可-再进步”的良性循环。从而找到学习上的自尊感。
我班的一个男孩涵宇,以前我上课时他的坐姿很随意,东张西望,经常乱插话,成绩一直下滑,因为这个没有少挨批评。今年一次上课时他回答问题很响亮,而且非常正确,我抓住这点在课堂表扬了他,下课后我又专门给他的妈妈和经常管他学习的舅舅都发了信息表扬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没想到就从这一节课起,他的学习一改以前调皮随意的状态,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从这次课堂公开表扬,到专门发信息给家长表扬,这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感,他心里一定非常珍惜这份荣誉,因此一定要维护好自己作为一个好学生的形象。
为了让涵宇继续保持好这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我又安排他做课前领读,让他作为小组长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上课经常叫他回答问题。小测后及时表扬鼓励他的点滴进步。就这样,这个孩子一直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即使遇到难题也不轻言放弃,反而激发了他渴求解决的动力。所以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优秀层次上。这个曾经在课堂上“迷路”的男孩,逐渐成长为带领小组攻关的“学术领航员”。他的案例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洞察:当教育评价成为发现美好的放大镜,每个孩子都会守护内心的那份光。
教育的神圣之处,在于它能让每个生命在知识的浸润中挺直脊梁。
当我们用差异化的阶梯托举成长,用温暖的目光浇灌自信,用智慧的土壤培育尊严,教育就真正成为了“点燃火种”的艺术。正如小宇在期末总结中所写:“原来我也可以是别人眼中的星光。”这或许就是对教育尊严最美的诠释——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的星空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