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教师 罗立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自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12版。哈佛大学的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幸福课》作者)这样评论——
“一部经典作品被带到了当代社会,其影响既在当下又在长远。巧妙地将智慧与新近的科学发现、个人经历与得之不易的事实结合起来,《社会性动物》仍然是迄今为止社会心理学领域无可替代的著作。”
这本书将人们的视角引向社会心理学,让我们深入地去了解人的社会性,学习透过那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行为,去寻找一个人的表现与社会现象的关联。正如作者所说,“社会心理学家正试图了解这些现象以及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的几十种其他现象,并且从远古开始,便在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如何以及为什么做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如何行为的,在可视的表象背后,是什么让这一切发生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重建对一些现象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就像作者提到的,“洞察人们的社会动机,可以用来做好事,可以用来做坏事,可以用来赢得电视真人秀比赛,可以用来做任何与社会影响相关的事——这几乎是所有事情。”站在教育的角度看,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为教育带来哪些改变呢?跳出教育看教育,也许我们能找到抵达学生心灵的一条新的路径。
很多时候,人们是沿着经验、习惯的思路去做事,这可能会导致认知上的偏见、狭隘。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人们倾向于通过赋予过错者某种性格特质来解释其令人厌恶的行为。”很多人习惯这样来获得对事件的控制感。就像书中提到的例子,让员工接受人格测验来判断将来谁会偷窃,还是关注员工是否因为工作强度过大、心生怨恨或报酬太低而偷窃,二者哪一种是真正关注到动机?如果教育者只注重表象,忽视行为背后深层的动机,就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更不用提解决问题了。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不仅仅因为人本身的差异,更多的来自环境影响,儿童更是容易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塑性既是他们的优势,也让成长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作为教育者,要正视这种不确定性,将教育纳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去研究,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成长的那条路。
就如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行为常常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精神需求等有关联,如果只注重表象,不去关注深层的动机,往往难以达成教育目标。课堂上捣乱纪律的孩子,可能并不是因为自制力差,而是想让老师更多地关注他;不善交朋友的孩子,也许是生活中缺乏安全感。
我曾教过一名学生,一年级由家长在家中教育,因为家长认为这些知识她都能教。二年级进入学校后,尽管学习能跟上,但表现得不合群,紧张、焦虑。教育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学会那点知识,在教育的整个生态系统中,知识只占很少的部分,我们要看到的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孩子,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先见林再见树,置身于社会、家庭大环境下去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面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在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时候,也许已经错了,因为任何一个个体都不仅仅是他自己,你会在他的身上,看到家庭的影子、社会的印记,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些让教育充满挑战,也充满魅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