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武平楼小学教师 庞亚萍
《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9月28日诞生在乌克兰基洛夫格勒州的一户贫民家庭,逝世于1970年9月2日。他在1935年开始走上教师岗位,当时年仅17岁,他曾担任过区教育局长,但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在这个岗位上勤奋耕耘着。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们”。他一生有4部教育论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等文艺作品。他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如果把苏霍姆林斯基看作一座灯塔,《给教师的建议》我认为是这座灯塔上一束最亮的光,指引着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永远向前,向着光明的方向。
有人统计全书有400多处提到阅读,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重视。在给教师的建议的第18条《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中,作者提倡让学生阅读科学书刊,引导教师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他提倡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在《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中,苏霍姆林斯基再一次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了阅读能促进学困生的智力发展。联系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快乐读书吧的这一内容,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学生进行积极地阅读,提升学生每个学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不但指出了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且也提出了劳动对学生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提到劳动的重要性,他所说的劳动,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他认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劳动形式,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去参与一些动手操作的一些典型活动,这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作者多次提到要让学生掌据学习的工具,要让学生运用好“五把刀”,即:读、写、算、观察和表达,让阅读和写作变成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重要的建议比如:要每天读书,要学会听教师讲课,要善于确定自己的脑力劳动制度,要学会自制等等。
《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2条——《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这一节对我来说有很深刻的启发,我们常常因为检查学生的课下和周末作业,在课堂上浪费了我们不少的宝贵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使用草稿本的方式,还有把检查知识和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既检查了讲过的新知识,又运用了、巩固了知识。以上这些是否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怎样打造高效的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采用的开火车朗读是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朗读的形式来进行,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检查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否可以在语言运用中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呢?
只要我们潜心地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和语句,对我们来说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它就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教育巨著,是一部人类教育知识的宝典,让我们把它放在我们案边显著的位置,随手翻阅,随时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