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舞台生活四十年》:让艺术与人生共同绽放光彩

:2025年08月05日 新京报
分享到:

4月23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新京报社发起的“我重读了一部经典”活动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再次深入研读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经典作品。新京报将每月对活动投稿作品进行遴选...

《舞台生活四十年》不仅是一部记录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传记,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艺术、时代和人生的复杂交织。这本书详细地描绘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从他的早年学戏经历,到他在舞台上的辉煌成就,再到他晚年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与推广。重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敬佩梅兰芳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更加珍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书中有段关于梅兰芳先生学戏的描述,我深感共鸣。作为戏曲器乐生,从前在学习时,我也常陷入“依葫芦画瓢”的困境——专注于乐器技法的打磨,却很少探究戏词背后的深意。每当学完一出剧目,即便音符无误、技法准确,表演时却总像缺了灵魂。

正如梅兰芳先生所言,昆曲的典雅曲文需要推敲,我们在演奏器乐时也需要深入理解。作为一名戏曲器乐学生,我们在技术技法上,如右手撮点的运用,左手“揉弦”“滑音”的处理,在节奏劲头上,都应与戏词情感相呼应。若连唱的是什么都一知半解,又怎能通过演奏烘托出《牡丹亭》的婉转情感?

重读《舞台生活四十年》让我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多读文学作品、古典诗词,多研习戏曲剧本,只有大量的积累才能使我们理解戏词中的隐喻典故,体会角色的悲喜忧欢。当我们真正理解戏词承载的故事与情感,手中的乐器方能成为传情达意的媒介,让每一个音符都直击人心。

“猪八戒吞人参果”般的浮光掠影,仅是机械地演奏曲调;只有潜心钻研,“多读书”,洞察文本的深层次内涵,方能从“知其然”升华至“知其所以然”,从而淋漓尽致地展现角色的内在情感。这正是“多读书”对艺术创作者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艺术与人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梅兰芳的艺术生涯,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生活、如何追求艺术的深刻启示。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艺术去表达情感,让艺术与人生共同绽放光彩。

文/张书航 中国戏曲学院学生

编辑 王硕

校对 翟永军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舞台生活四十年 仅是 一部 记录 梅兰芳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重读《舞台生活四十年》:让艺术与人生共同绽放光彩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