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历史性文件的颁发,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全面崛起。
改革开放时期的南京教育
(1979—2000)
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1986—199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历史性文件的颁发,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全面崛起。
1986年7月,中央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南京市乘着这股东风,采取“边巩固、边发展”的方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建职业学校,争取办一所,巩固一所,办好一所,并逐步扩大学校的规模,办出特色,高质量地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991年1月,《中国教育报》连续发表两篇关于南京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报道,极大鼓舞了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者,有力推进了南京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1992年开始,南京出现民办职业学校,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多元化的格局。
这时期,南京职业教育发展已形成3个特点:一是办学模式多样,既有中等职业教育,又有初等职业教育,还有普通中学的初三、高三分流,走出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都来兴办职业教育,职前与职后、职教与成教、普教相互渗透的新路子。二是职业教育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职业教育积极走产教结合之路,尤其在农村,农科教三结合扩大为“农科教工贸”多元结合,对当地乡镇农户致富起了带头和推动作用。三是招生办法更加灵活,在执行招生计划时,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和自费生比例。
到1995年,全市有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共242所(含附设职业班的普通中学),在校生43 208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65%,提前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目标。1992年,南京有3所被认定为江苏省(国标)省级重点职业中学。重点职业中学的建成,从整体上提高了南京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南京职业中学办学条件和服务功能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这一发展时期内,普通中专学校数量继续增长。至1995年,南京地区部、省、市属普通中专为34所(含3所高等专科学校中专部)。在对中专学校的管理上,继续搞好教育评估工作和重点学校建设。1991年,南京市委教育卫生部和南京地区中等专业学校协会受省教委委托,对15所普通中专进行了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评估检查。通过评估检查,促进了各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南京市有11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专校,占全省38所省级重点中专校的30%。这一时期,各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面向社会办学,开始重视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同时,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稳步发展,普通中专开始逐步压缩招收高中毕业生所占的比例。
技工学校继续发展,并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1986年,市劳动局为加强学校管理,制定了“六好”标准(组织领导好、教工队伍好、完成任务好、学校管理好、教学及实习条件好、精神文明建设好),组织开展了检查评比,使各校领导班子得到了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88年开始,技校毕业生由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由于技校招生计划是根据南京市经济发展需要和劳动力需求确定,加上学生已具有独立操作技能,历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都在96%以上。1991年,全面实行“两证制”(毕业证、技术等级证书),对全市31所技校43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3级技术等级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生,由市劳动局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作为择优上岗和上岗后确定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1993年起,南京市技校的招生计划由指令性改为指导性。由市劳动局向各校下达指导性招生计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第三产业兴起、社会分工细化,这一时期南京市各技校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了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陆续在各专业增开了英语、计算机教育等课程。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