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职业大学紧密依托苏州地域特色,聚焦吴地文化“精、雅”内核,深挖“苏工苏作工匠精神”内涵,凝练出“寓精于工、寓雅于技”的文化育人理念,形成“校地协同、园课一体、研学并进”的地域文化育人...
苏州市职业大学紧密依托苏州地域特色,聚焦吴地文化“精、雅”内核,深挖“苏工苏作工匠精神”内涵,凝练出“寓精于工、寓雅于技”的文化育人理念,形成“校地协同、园课一体、研学并进”的地域文化育人模式。
创新“校地五协同”文化育人合作新机制。建立一套高效、科学、良性循环的校地协同文化育人机制,将职业院校、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地方企业等相关主体纳入其中彼此协作,为学生研学实践提供广阔的社会平台。以“校地五协同”文化育人合作机制推动文化课程资源扩容、师资团队建设和学生技能提高,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构建“依园建课、园课一体”立体式文化育人课程新体系。将吴地精神文化内涵引入课程,根据“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开设“文化感悟+技艺传承”“作品赏析+工坊制作”等专业精工选修课程,开展文化学习与社团活动联动的实践教学。开发“吴文化”等通识课程覆盖全校学生、“苏工苏作”等精工课程面向相关专业,形成“通识—精工—创新”进阶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实施“导师引领、四路同行、多维评价”研学并进的文化育人新路径。校内外文化研究学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和知名产业教授组成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化探究和工坊化操练等实践活动,实施“课堂导学、社团引做、项目促研、工坊练创”系列举措。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人文素质教育基本指标,即必修1门工匠素养课、加入1个文化社团、完成1项文创项目、参加1次创新创业实践。
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的数字育人新载体。构建数字教学体验场景,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文化资源,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AI虚拟体验中心等数字化赋能平台,构建学生“时时可学、人人乐学”学习场景。开发数字文化资源,建成数字园馆和互动式、可视化数字文化课程。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