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大运河枢纽建设中,保证通航行洪,二期扩容防洪标准至300年一遇。
陆上立交大家再熟悉不过,可水上立交你见过吗?9月22日,“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采访团来到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大运河水上立交枢纽工程进行探访。
大运河立交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控制工程,目前仍在建设当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现场,第一眼便看到淮安水利枢纽安澜塔与淮安区镇淮楼遥相呼应,巍巍壮观。在安澜塔三层,可以看到工程建设车辆来回运作,施工秩序井然。为了在施工期间不影响大运河南北航道正常运行,在大运河立交旁先开发了一条导航明渠,可直观地看到与下方的行洪水道形成了“十字交叉”。
淮安枢纽建设处副主任王洪玉介绍,大运河立交建成于2003年6月,主要作用是保证淮河入海水道行洪和大运河通航互不影响。工程采用“上槽下洞”型式。上槽为长125.7米、宽80米的京杭大运河二级航道,下洞为15孔的入海水道泄水涵洞,设计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使得洪泽湖以及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成功达到了“100年一遇”的水平。
正在建设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会在现有地涵的北侧进行扩建,仍沿用“上槽下洞”的型式。届时,将会新增30孔地涵,行洪流量也会大幅增加至7000立方米每秒,同时,上部的槽道长度将延伸至251米,宽度拓展为90米。按照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的高标准,对162.3公里的泓道进行扩挖,对317.8公里的堤防实施加高加固,并且对二河、淮安、淮阜、滨海、海口这5座枢纽建筑进行改扩建,同时新建、改扩建7座跨河桥梁,新建、拆建以及加固33座穿堤建筑物,还会精心建设渠北影响处理工程。
王洪玉说:“待整个二期工程圆满建成之后,将会进一步拓宽淮河下游洪水的排泄通道,促使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从原来的100年一遇提升至300年一遇,为地区的防洪安全筑牢更为坚实的屏障。”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蓓
图片素材由淮安市委网信办提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