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苏教名家”培养工程推进,18人入选,举办报告会交流教育主张。
培育新时代南通“大国良师”
“苏教名家”培养工程是江苏省最高规格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旨在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造性、示范性、引领性的苏派教育名家。自2020年工程实施以来,南通教育系统积极搭建名师成长平台和构建名师培育机制,在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的大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南通先后有30名优秀教师入选,入选率居全省前列。
为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进一步发挥“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的 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南通市中小学教师队伍“1115工程”建设,10月16日,南通市“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暨“1115工程”培养对象集中研修活动在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初级中学成功举行。
报告会前,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状元”实业家》视频短片,学习民族企业家楷模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精神风范,传承教育家精神,担当崇高育人使命。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名家”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倪娟,南通市教育局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市教师发展学院负责同志,相关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人事科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南通市全体“苏教名家”培养对象,“1115工程”部分培养对象,相关县(市、区)、局直学校相应学段校长、教师代表,“苏教名家”第三期培养对象工作室成员等40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近2000人线上收看活动。
开幕仪式
倪娟讲话指出,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是“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的育人路径,既为培养对象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更是对培养成果的一次阶段性检阅。她强调,教育教学主张应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积淀,但不止于对实践经验的简单总结,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构建体系化的育人模式和学理化表达。她期望,南通教育扎实推进“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构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与“1115”培养工程贯通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名师名家,为全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南通力量。
南通市教育局人事处(教师工作处)负责人主持开幕仪式。
成长叙事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范永梅、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李继东、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秦美娟、南通高新区小学朱水平4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依次登台,深情回顾他们追寻教育理想之路和专业发展的历程,生动展现了他们对于教育的多样诠释和不懈追求。
专场汇报
4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分场进行教育教学主张报告,分享他们在数十载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教育教学主张。
范永梅专场
范永梅以《循真向美:培养完整而有温度的人》为题,系统阐述了“循真向美”教育主张。她指出,“循真向美”源自于“科学探究:回归物理学习的本真”的学科教学主张、“博雅教育”的校本文化、“真”、“美”中国哲学思想元素的融合与升华,旨在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素质全面、情感丰富的人。从拓展德育内涵、深化课程特色、探索“学本”课堂三个维度阐述了“循真向美”主张指导下的办学实践。团队成员羌莉老师汇报“循真向美”育人实践历程与探索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缪建东,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操太圣,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书记、院长、正高级教师陈杰作点评。
李继东专场
李继东作题为《“真实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的教育主张报告。他提出,“真实教育”是一种面向人的教育,其核心在于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旨在以真实学情为依据,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唤醒学习者的内在发展动力,激发学习者面对真实生活的智慧。实施“真实教育”有四条路径:在真实的德育中涵养儿童美好品行、在真实的课程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真实的课堂中重返儿童学习本质、在真实的评价中激发儿童更多可能。姚晓曼、蔡梅香、张紫瑶三位团队成员围绕“真实教育”报告了真实德育、真实课堂和真实评价的实践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名家”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倪娟,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金生鈜作了针对性点评和指导。
秦美娟专场
秦美娟作《非遗文化涵育时代新人》报告,讲述了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围绕非遗文化探索育人路径的奋发之路。学校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探寻非遗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机制与路径,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滋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六年探索,学校建构了系统化、立体式的非遗课程体系,实现了社区协同育人的场域拓展、指向多元发展的评价重构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生长。团队成员储丽华、汤远燕、周丽娟老师分享非遗文化育人实践与感悟。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马斌,宿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原院长、教授蒋亦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教授刘建作精彩点评。
朱水平专场
朱水平以《语文明道至美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为题,全面阐述了“语文明道至美”教学主张。她提出,该主张以中国哲学中的“道”的智慧为根基,融合西方学习科学及美育理论,兼顾语言之“道”和人文之“道”,要求科学化与审美化并重。围绕课程、教学、活动三个层面进行审美化建构,强调构建“至美课程”、追求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改造、设计“至美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陈露、吴林飞、杨楠老师汇报美育实践与育人成果。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杨亦鸣,江苏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研究所所长、教授魏本亚,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黄艳梅提出完善建议。
本次报告会汇集4位南通名师的教育智慧,既搭建了交流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盛宴,集中展现了4位南通教师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深刻领悟、实践自觉与创新表达。他们的思考与行动将持续引领广大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主张和创新性教学实践,书写南通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市教发院
编辑:盛呈燕、单学艺
校对:陈晓晔
审核:陈新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