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一件事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城市未来?答案一定是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城市发展,教育为先。 作为教育名城,南京有着名校云集、名师荟萃的教育品牌,有着崇文重教、尊师重道...
什么样一件事关系千家万户,
关系城市未来?
答案一定是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城市发展,教育为先。
作为教育名城,
南京有着名校云集、名师荟萃的教育品牌,
有着崇文重教、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在今天,教育更是
承载着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
承载着
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高质量教育奠基高质量发展。11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要求,对新时代南京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代市长韩立明主持会议。
11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着力构建支撑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六大体系、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和短板、为全市教师办十件实事……张敬华在讲话中公布了南京教育一系列新举措。他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统领全市教育工作,努力实现南京教育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01
实践:“教育事业好,城市发展才能好;教育水平高,幸福指数才会高 ”
千载秦淮,天下文枢。
天下文枢牌坊。秦淮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京自古以来文脉绵延不息、教育资源富集,是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凝心聚力建设教育强市,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相继实施,一些百姓关心关注的教育难题逐步破解,一条契合时代特征、具有南京特点、努力满足群众需求的现代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全市教育质量实现重要跃升,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教育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教育贡献成为重要支撑。
江心洲配套小学、幼儿园满足居民教育需求。南京日报记者 董家训 摄
“实践证明,教育事业好,城市发展才能好;教育水平高,幸福指数才会高”,张敬华指出,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教育,高水平跨越亟需高素质人才,他用“三个迫切需要”概括教育发展对于南京的重大意义:
“进入新时代,南京要担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光荣使命,迫切需要进一步筑牢教育这个重要基石;
南京要实现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美好愿景,迫切需要进一步抓牢教育发展这个根本保障;
南京要推动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持续提升,迫切需要进一步走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特色路径。”
02
目标:着力构建“六大体系”,支撑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
山水城林的南京。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必须构建高质量的现代教育体系”,张敬华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培养、供给、评价、治理、保障、共享”六大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围绕立德树人,完善全面培养体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培养体系方面,我市明确,要坚持正确方向,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能有丝毫偏离。要突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学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为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要抓牢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第十八届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幕。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坚持需求导向,完善资源供给体系
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我市提出的目标涵盖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包括:
着力扩大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确保实现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南京将坚持政府为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规范营利性幼儿园,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
江北新区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已经基本建成。南京日报记者 徐琦 摄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切实加强普通高中教育,尽可能增加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机会,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
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南京日报记者 钱红艳 摄
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着力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聘、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
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面,我市将支持南京晓庄学院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支持金陵科技学院建设江苏一流、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以及争创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等。
南京晓庄学院莫愁校区。来源:南京晓庄学院
>>立足素质教育,完善科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作为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在完善科学评价体系方面,南京确定三个方面重点任务:
把评价导向扭过来
坚持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杜绝唯考分排名评老师、唯成绩评学生、唯升学率评学校。
我市部分学校配置了数字音乐编创系统,学生可以自己编曲,玩转音乐。资料图片
把评价标准立起来
围绕教师、学生、学校、区域,分类确立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全面育人评价制度,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品德和能力评价导向。科学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要牵住中考、高考改革这个“牛鼻子”,以考试招生改革带动教育综合改革。
丁家庄初级中学举行“步行者”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校方供图
把评价结果用起来
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大数据分析,健全结果反馈和有效运用机制,并与评先评优、奖励激励相结合,推动教育结构优化、教育方法改进、教育质量提升,真正发挥好评价的促进功能和指挥棒作用。
>>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现代治理体系
一方面,切实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使教育领域的各项制度和法规更加成熟定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治理方式。
>>突出教育优先,完善综合保障体系
六合区实验小学八百桥分校。通讯员 裘令梅 南京日报记者 董家训 摄
保障教育改革发展,南京将重点做到“三个优先”:
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在经费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真正把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加强互融互通,完善开放共享体系
重点在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全民化方面下更大功夫。
教育国际化方面
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城市国际化,持续加强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培育更多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同时,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南京教育故事,提升南京教育国际影响力。
教育信息化方面
要围绕“互联网+教育”,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重点打造一批智慧校园、未来教室,逐步建成覆盖全市、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现代化。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学生数学课上使用平板完成课堂练习。南京日报记者 钱红艳 摄
教育全民化方面
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打造“学分银行”,建立健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03
举措:紧紧围绕“两个不适应”,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
张敬华指出,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统筹当下与长远、公平与效率、规模与质量、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南京目前的情况看,要围绕“两个不适应”,梳理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两个不适应
1、特大城市的特点决定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元,而教育供给还不能充分适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2、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南京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而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结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对此,南京已经拿出了思路: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更多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着力解决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水平落差,着力补教育资源供给缺口,继续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布局优化, 更大力度促进教育公平。
南京一中9所集团校新生欢聚一堂,用一场交响音乐会开启“开学第一课”。校方供图
规范教育领域办学行为
我市提出规范日常教育教学、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规范教育减负工作等方面相应举措,包括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常态化,坚决纠正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等。对社会关注的“减负”问题, 我市明确决不能为减而减、一减了之,决不能把素质教育和升学考试对立起来,最终要确保负担减下去、质量提上来。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切实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学生自我调节、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充分激发教师队伍动力活力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拿出真招实招,让优秀者从教、让从教者敬业、让敬业者乐业,推动陶行知式人民教育家和斯霞式人民教师在南京持续涌现。
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南京市聋人学校举办第二届“融合教育最美教师”故事分享会。南京日报记者 徐琦 摄
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贡献更多源头性成果,聚合更多高端化资源,把南京科教资源优势优势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创新名城建设的务实成果。
04
利好:为全市教师办十件实事,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加快学位增量、推进集团化办学、为教师办实事……全市教育大会上传递出一系列利好消息。
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点为全市教师办十件实事:
十件实事
1、建立优秀校长教师定期表扬奖励制度,将“行知奖”“斯霞奖”评选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层面。
2、扩大校园招聘和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规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宁从教。
3、加大事业编制挖潜力度,优先保障教育;探索新办公办幼儿园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保障备案制教师待遇。
4、落实好国家规定的教师待遇政策,健全收入分配和绩效考核机制。
5、增设特设岗位,增加中小学教师高级岗位数,继续对教师攻读相关硕博士学位给予补贴。
6、教师队伍中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或取得博士学位的,按规定享受人才安居、人才优先购房政策。
7、加大农村教师支持力度,落实待遇保障、奖励激励、编制倾斜、解决周转房等政策。
8、进一步完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关心关爱教师生活的相关制度。
9、最大限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减少与教育教学不直接相关的社会性事务,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
10、各级党委政府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我市还将
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学位增量工程
近三年内高质量新建幼儿园148所、义务教育学校104所、新改扩建并提档升级普通高中24所,新增学位18万个;
夫子庙小学2019届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在夫子庙大成殿广场举行。南京日报记者 徐琦 摄
继续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打造更为紧密的实质性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更大力度辐射带动相对薄弱学校,真正实现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质资源的深度共融共享,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张敬华强调,全面扛起党管教育工作的政治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教育系统党组织要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完善领导机制,强化党建引领,抓牢意识形态,落实各方责任,带着政治责任、带着使命担当、带着教育情怀,扎扎实实做好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南京高质量发展、创造城市美好未来的教育篇章。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