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共有六个地区与学校入选2021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想知道政策落实到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新鲜做法,赶紧收藏阅读吧!
《2021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日前正式发布,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教育报刊社第5次发布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这次年度报告由4个子报告构成,分别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中国中小学教育新进展新趋势、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
江苏共有六个地区与学校入选 2021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想知道政策落实到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新鲜做法,赶紧收藏阅读吧!
区域案例
江苏南京:
打造课后服务3.0版
江苏省南京市“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工作经四年试点探索、四年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工作升级为3.0版,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实现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常态化、优质化。
2021年,南京市以全面提高覆盖率和满意度为目标,实现“两覆盖”和“一保障”:100%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100%满足有服务需求学生;明确不少于500元/生/年的财政拨款要求,以及白天不低于80元/课时、晚自习不低于100元/课时的教师工作补助标准,为课后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教师为主力军,通过着力统筹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多措并举丰富课后活动内容,持续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南京市被教育部确定为2021年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
(来源: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
常州钟楼:
掌握生态营造主动权发展素质教育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为了发展素质教育,选择了“用好‘督导考核’指挥棒、掌握‘生态营造’主动权”的策略,刚性制定联席会议制度,柔性实施各项机制。发展素质教育需要人、财、物等诸要素的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就针对这些重点、难点、痛点而设定。如教师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学校资源配置联席会议制,教育督导评估联席会议制,文明城市建设“未成年人工作组”联席会议制等。这些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是教育局。钟楼区委、区政府给予教育部门一定的考核权,对相关教育职能部门有2-3分的评判权。这类考核有以下特征:一是考核内容分为“基础+发展”,既有符合办学规律的“规定动作”考核,也有根据各校发展素质教育规划目标制定的“创新动作”考核。二是在考核方式上分为“个体+集团”,即每所学校根据考核内容接受区教育局考核,同时制定集团化办学考核办法,每所学校都纳入集团化考核。三是在评价分类上分为大、中、小型学校,即按规模相对接近的学校分组,设定评优比例,进行相对公平的评价,给不同类型学校被肯定的机会,大大激发了不同类型尤其是小型学校的办学主动性、积极性,各学校均能铆足干劲你追我赶,又彼此尊重相互学习。
(来源:《人民教育》2021年第10期)
江苏昆山:
提升教育融合度,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江苏省昆山市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与新昆山人的付出密不可分。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在“两为主”原则基础上,昆山做到了四个“百分百”:100%的公办学校招生入学实现“零择校”;100%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纳入入学准入学校;100%的空余学位用来吸纳非户籍学生;100%的招生计划对接录入学籍系统。
昆山通过创新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组建教育集团、实施民办教育奖补政策等措施,实现随迁子女就读“基本兜底”的同时,让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共享优质均衡教育。2019年至今,昆山陆续组建25个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名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的示范效应,推动薄弱学校办学理念和师资力量的快速提升。不管随迁子女长大后是否留在昆山,昆山都提供优质适切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及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蓄力。为此,昆山中小学一方面紧抓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习惯养成不放松,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家委会等方式引领家长的育儿理念。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4月18日)
学校案例
中央路小学:
“拆客空间”科技教育创新实践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自2018年起,在高校专家启发引领下,开始了“拆客空间”项目研究与实践。这实际上是一类以“拆东西”为主要教学行为的项目化学习校本课程,学校为此确立了不少题目,一般课程都有7个环节:共情(情境设置),溯源(学生猜想被拆物的原理),拆解,明晰(阐述拆解后拥有的新见解),重构(同原理动手仿制自己的作品),改进(让作品更优秀),发布(一般是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作品)。学校的拆客空间项目不只是在科学领域,还涉及数学领域、语言领域、劳动领域、社会研究领域、艺术领域,被拆的东西一部分来自日常生活,如不倒翁,也有一些不是具体的“物件”,如通过上述过程“拆解”摄影、美术、音乐作品……
这项创新顺应了某些淘气孩子的“特殊需要”,也表明了教育在儿童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各种不符合成人行为规范的儿童行为,我们或者禁止,或者可以把它发掘出来加以合理化、规范化,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1月20日)
紫琅一小:
“内容、维度、形式、对象”全方位评价变革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小学学业质量绿色评价”项目“知—智—致”三维评价体系,贯彻“五育并举”基本理念,测评内容由学科知识走向综合素养,测评维度从基础走向优长,测评形式由书面走向现场,测评对象由个体走向团体。该项改革2019年开始实施,理念上与“双减”政策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主要做法如下:在测评内容上坚持学科+综合。各学科知识整合融通,测评学科无主副之别。合作项目实现跨学科素养展现。在测评维度上坚持双基+优长。“双基”体现在“知”与“智”两个层面。“知”指学科基础,“智”指学科品格。“优长”体现在“致”的层面,即学科生活。旨在通过多项目测评,更全面、精准检测学生已有学科素养。在测评对象上坚持个体+团体。分科项目均是检测个体,进行素养评价。综合项目以完成任务单为目标,进行项目化测评。组内分工合作,充分展现每个检测个体的“结伴水平”。在测评形式上坚持书面+现场。“书面检测”重在对学科基础的检测。“现场检测”重在对学科品格与学科生活的检测。
这一评价制度变革是全方位的,也是“课程-课堂-评价”一体化的改革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
金陵中学: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
面对家校社在某些方面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掣肘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的问题,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打通社会共育桥梁,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最优化。
一是影响家长观念,促进学校家庭良性互动。学校“之本学堂”提供丰富的家长学校课程,包括“怎样帮助孩子规划人生、设计未来”等必修课程,也包括“高中三年里至少陪孩子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去一次旅游)”等选修课程;定期组织“钟楼漫谈”家长沙龙,邀请家长就热点教育话题展开研讨,在思维碰撞中达成理念共识。二是提升教师智慧,加强教师家校共育能力。定期为全校教师开设相关课程,“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等专业性课程提高了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三是完善学校课程,提高学生社会行动能力。每年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各行各业;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组织模拟招聘会活动,由家长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担任模拟招聘官员,学生制作简历、现场面试选择心仪单位,并到录用单位见习等。四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多维学生成长空间。积极利用周边社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等资源联合开发环社区课程,如与江苏省邮政局、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联合开发参观、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
(来源:《人民教育》2021年第8期)
来源:人民教育微信号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