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到。2022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要向高考生们报告一个好消息:截至目前,阳光助学行动今年已收到捐款116.7万元,募捐额超往年同期。这意味着,至少将有233位阳光学子获得爱心捐助。由衷地祝愿高考...
高考时间到。2022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要向高考生们报告一个好消息:截至目前,阳光助学行动今年已收到捐款116.7万元,募捐额超往年同期。这意味着,至少将有233位阳光学子获得爱心捐助。由衷地祝愿高考生们沉稳发挥,考上心仪的大学!
涓涓细流汇聚,善款已达116.7万元
17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0元……最近,来自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善款依旧在源源不断地抵达阳光助学的账户,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端午小长假之后,扬子晚报记者发现,目前2022年的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所有渠道已收到善款116.7万元,其中包括杭州一家爱心企业的50万元捐款,助力阳光学子奔赴好大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在捐款的页面,看到一些“老朋友”,更有一些“新面孔”。有些人选择不透露姓名,默默为阳光学子助力。南京徐老先生今年是第一次捐款,由于行动不便,他希望阳光助学的团队能上门取钱。见面之后,他捐了1万元,他说,已经关注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很久了,一直都想找机会资助那些奋发图强的学子们。“年轻时我受过几次伤,被鉴定为残疾,如果明年我身体还健康,我还继续捐。”他说。
金湖县委党校退休高级讲师邵福昌在5月20日捐款5000元,记者在慈善总会捐款平台的收支明细里发现,他5月27日又捐了5000元,致电他得知,他在26日的报纸上看到了省委党校黄馥真教授捐款5万元的报道,很受鼓舞,决定向同行黄教授学习,多捐一点,于是在5月27日又追加了5000元。“我第一次是去银行汇款的,工作人员很热心,还打电话跟夏老师再三核实,在夏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微信平台捐款,所以第二次我还是去银行请他们帮忙操作。”
江苏理工学院的戴兴军是2015级阳光学子,目前他已参加工作,6月5日他捐款800元,为新的阳光学子奉献爱心,他说,我也受过帮助,等我以后生活压力小一点后,我多捐点,能多帮助一下其他人。
写信、写诗,爱心人士让阳光助学收获温暖
今年,很多爱心人士在捐款时附上一封信,读来令人动容。来自滨海县八巨镇关工委的李德梧不仅自己捐款,还带动了周围人一起捐款,同时他把推荐学生报名当作自己的重要工作,每年他都和同事跑遍本镇困难家庭,了解各家情况,并把走访摸底的情况反馈给助学小组。他在信中说,“一年一盼的希诺阳光助学又开始了,会继续深入调查、走访,不让贫困学子错失机会。”他今年继续捐款1000元,并带动了三个学生包建华、张耀祥、熊佩玲参与了捐款。
也有人通过写诗的方式,赞美了希诺阳光助学。常州诗人曹建新在“江苏慈善杯”诗词大赛中写了一首诗《水调歌头•希诺阳光助学》并获得了三等奖。他在诗中说,“晚报平台好,高举一旗扬。万众随,在行动,献衷肠。情泉涌动,温暖融化那冰霜。”曹建新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记者采访时表示,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资助了众多处于困难中的学子,非常具有感染力。“提高人的文化水平,让一个家庭从贫困中解脱,阳光助学是件大好事。”曹建新表示,自己小时候家境也不好,父母东挪西凑借学费的场景自己一直难以忘怀,所以看到这个活动后,感触颇深,赋诗一首,为阳光助学点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李冲
致社会爱心人士:
更便捷,扫码在线捐款
“2022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由江苏省慈善总会特别指导、扬子晚报及希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碧桂园等企业参与。在江苏省慈善总会的指导和支持下,2018年起,阳光助学行动即开通在线捐款通道,扫描阳光助学捐款二维码即可进入捐款平台,所募资金全部用于定向帮助参加扬子晚报阳光助学行动的贫困学子。每一笔捐款完成后,都会在线公示,并立即生成江苏省慈善总会认证的在线捐款证书。
致学子:
在线报名,捐款8月下旬发放
2022年,阳光助学行动鼓励学子通过扫描在线报名二维码进行线上自主报名。我们将根据报名材料,选择学子家庭进行直通车走访。
通过集结社会爱心力量,为江苏省内家庭遇到困难、品学兼优的高考学子提供帮助。 最终入围的阳光学子,将获得每人5000元助学金。所有捐款将在8月下旬全额发放到学生手中。
报名条件:江苏籍今年高考大学本科录取新生(不包含免学费专业);品学兼优、家庭遇到困难。(孤儿、建档立卡户子女、城乡低保子女、主要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遭遇变故家庭子女、残疾人家庭子女优先)
欢迎符合条件的高考学子报名申领助学金。
报名及咨询电话:
夏老师 58681345
李老师 58681307
冯老师 58681350
校对 王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