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赛事的宗旨:推动研究生网络空间安全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提高网络空间安全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一、赛事宗旨
本届赛事的宗旨:推动研究生网络空间安全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提高网络空间安全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二、竞赛内容与竞赛规则
本次大赛为自选题目的作品竞赛,具体要求如下。
(一)参赛作品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二)参赛作品可以是软件、硬件等。参赛作品的内容以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涉及密码算法、安全芯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VPN、计算机病毒防护等,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三)参赛队自主命题,自主设计。本次竞赛采用开放式,不限定竞赛场所,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的设计、实现及文档。如果参赛队伍所报题目及内容违反赛事精神和章程,组委会有权要求参赛队伍进行修改,并得到认可后方可参加竞赛。竞赛只接受防御性的题目,不接受任何具有攻击性质或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题目。
(四)参赛队的参赛内容应该是参赛队员独立设计、开发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严禁抄袭、剽窃等行为。凡发现抄袭、剽窃等行为,将取消参赛队伍的参赛资格,并追究相关指导教师和高校的责任。参赛作品应不涉及任何与他人冲突以及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凡涉密作品,应进行脱密处理。
(五)凡已公开发布并已获得商业价值的产品不得参赛;凡有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不得参赛;与企业合作即将对外发布的产品不得参赛。
(六)本次大赛不支持论文参赛。
三、赛事安排
大赛全程分为校内初赛、网络晋级赛、现场初赛和现场总决赛四个阶段。
(一)参赛院校报名
时间:2018年9月25日前
各院校应在9月25日后查阅邮件,确认已获参赛资格。如未收到邮件,请及时联系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二)作品选题方向发布
时间:2018年9月30日前
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作品选题方向及报告撰写相关要求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各院校赛事联络人电子邮箱。
(三)参赛院校组建团队完成参赛作品并撰写报告
时间:2018年9月30日-11月20日
各参赛院校自行组建团队,针对组委会所公布的选题方向开展方案设计、实现、测试和报告撰写。
(四)校内初赛
时间:2018 年 11 月 21 日-11 月 31 日
各参赛院校自行组织校内选拔赛,选出≤4 支团队参加晋级赛。
(五)参赛团队报名
时间:2018年12月5日前
(六)网络晋级赛通讯评审
时间:2018年12月6日-12月13日
(七)现场初赛名单发布
时间:2018年12月14日前
(八)现场初赛阶段
时间: 2018 年 12 月 15 日
(九)现场总决赛名单公布并抽签决定答辩顺序
时间:2018年12月15日(晚)
地点: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楼一楼报告厅
(十)总决赛现场答辩
时间:2018年12月16日(上午)
地点: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楼一楼报告厅
(十一)颁奖典礼
时间:2018年12月16日(上午)
地点: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楼一楼报告厅
(十二)平行论坛
时间:2018年12月16日(下午)
地点: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科楼一楼报告厅
获奖团队、指导教师、学生经验分享,参赛院校交流。
四、参赛要求
(一)各个院校以团队形式参赛,全队人数不超过4人(含1 名指导教师),其中 3 名学生现场答辩,大赛组委会将按照参赛报名表发放参赛人员证件和获奖证书。
(二)参赛队员需为在读研究生,如队员身份在参赛院校报名之日为在读研究生,在晋级赛或决赛阶段已经毕业,仍有资格继续参赛。
(三)每所院校报送参加晋级赛的参赛团队数量≤4 支,参赛队伍请用“学校+队伍名称”命名,如有 2 支代表队,请用“学校+一队/二队”命名。
(四)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报告及现场演示所用PPT 均授权大赛组委会作为大赛资料进行存档。大赛结束后,组委会将对优秀作品结集,以供学习交流。
五、奖项设置
(一)团队奖项
一等奖(2 支队伍):团队奖牌+个人证书
二等奖(3 支队伍):团队奖牌+个人证书
三等奖(5 支队伍):团队奖牌+个人证书
优胜奖(若干):团队奖牌
(二)个人奖项
最佳指导教师奖(一、二等奖团队指导教师):奖牌+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三等奖团队指导教师):奖牌+证书
(三)院校奖项
最佳组织奖(2 个院校):奖牌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