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5年起中小学开人工智能课,实现全覆盖。设课后服务,培养师资,建实验室,学生素养纳入评价。强调安全伦理。
记者 巩悦悦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旨在全省中小学高质量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文件明确,自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中小学校将统筹相关课程课时,系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现中小学生全覆盖。
根据实施意见,1-2年级每学年安排不少于6课时,3-9年级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普通高中则将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必选内容。此举旨在为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和科技伦理意识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件系统规划了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并部署了“十大行动”。其中,要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系统性融入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并支持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个包含人工智能内容的课后服务项目。省教育厅将制发《山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并组织开发数字教材。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还提出明确的教师培养目标,计划在3-5年内培养100名省级人工智能卓越教师、2000名市县级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及1000名人工智能教育首席信息官,并为每个县(市、区)建立至少2个名师工作室。同时,将探索将人工智能素养和贡献纳入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文件指出,2025年底前,山东中小学校将100%接入全省教育专网,实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此外,还将升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建设省级算力资源池,支持师生开展复杂场景下的AI项目实践。
评价机制也将迎来变革。文件称,自2026年起,人工智能素养将正式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有效路径。为确保安全健康发展,文件还强调,需加强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与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防范过度依赖和思维钝化等风险。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