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停止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植物学博士走进怀柔,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精神作为探寻世界的路标

:2025年10月11日 新京报
分享到:

无论你们未来是否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希望科学家精神都能成为指引你们探寻世界真相的路标。

杂交水稻难在哪儿?青蒿素是如何发现的?为何要收集种子? 近日,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走进怀柔区庙城学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史军以植物为媒传递科学力量,现场分享了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屠呦呦提取青蒿素、钟杨收集种子的科研故事,带领学生们在植物中开启科学探索,鼓励学生们要有执着的信念,让科学家精神成为指引自己探寻世界真相的路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史军分享科学家们的故事。 马然 摄

从水稻到青蒿素,史军讲述科学家的科研故事

“同学们,我想问问大家,在你们的想象中,科学家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讲座伊始,史军用一个小问题跟学生们互动。在听到学生们五花八门的答案后,史军表示,不少人认为科学家就是留着爆炸头、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的人,这属于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今天,我想用三位科学家的真实研究故事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究竟在做什么工作,他们的研究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直接影响。”

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和“时代楷模”植物学家钟杨的三张图片出现在大屏幕上,不少学生迅速认出了这三位科学家。史军从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够推进我国粮食产量的发展讲起,告诉同学们杂交是为了获得不同物种的优势,但水稻杂交存在很多困难,“第一是与水稻的花的结构有关。水稻的花比大家吃的大米还要小,而且雌蕊跟雄蕊是同时成熟的,所以雄蕊释放花粉的时候基本上是自花授粉,自花授粉以后产生的种子没有杂交的优势特点。”

如何解决水稻杂交授粉问题?有学生提出,在授粉之前把雄蕊切掉。史军笑着说道,“理论上没毛病,但是实际上水稻的花很小,而且一个穗子上可能有100朵花,一株水稻有三四个穗,一亩地有无数株水稻,一个一个地揪(雄蕊)很难揪完。”在解释了这一方案实施的困难后,史军话锋一转,“不过不要低估了科学家的执着,真的有科学家这样做过,只是最终没有获得成果。水稻杂交是不是就进入死胡同了?这个时候袁隆平院士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不是借助人力去除花粉的干扰,而是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实现,他另辟蹊径开始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种。虽然排除了雄性花蕊的干扰,但最初的杂交水稻并没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样长得更高更壮,这可能是“近亲繁殖”带来的麻烦。“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袁隆平从未放弃,他又发现了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最终在杂交水稻的科研中获得了成果。

“科学的发展会有一些机缘巧合,但也正是因为很多科学家的坚持,科研工作才有了进展。”史军告诉学生们,袁隆平的科研之路为杂交水稻指明了方向,目前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基因编辑等更多的方式获得雄性不育水稻。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何如此重要?史军用一张文明古国的世界地图道出了答案:热带区域没有成为文明诞生的摇篮,不是因为气温不适合作物生长,而是这个区域传染病十分厉害。而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屠呦呦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最终才成功获得了青蒿素。为了验证提取的青蒿素是否真的有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验的志愿者。史军告诉学生们,“科学家在很多时候都是有很强的奉献精神的。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还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

引导学生透过科研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史军还讲述了植物学家钟杨的故事。“从2001年到2017年,钟杨团队在青藏高原采集了4000万粒种子。”史军告诉学生们,收集种子并没有想象中简单。他以香蕉举例,有种子的香蕉是可以用来繁殖的,而收集不同物种的种子不仅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可以延续人类的未来。

但在野外采集种子尤其是在青藏高原采集种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采集种子有很多要求,比如每一个物种需要采集8000粒种子;植株和植株之间至少要间隔20米,种群和种群之间至少要间隔50公里,等等。种子采集后也并不意味着工作就结束了,很多种子外面套着果皮,还要把果皮去掉。史军现场还分享了钟杨为了去除光核桃的果皮、请人吃果子的故事。

史军介绍,最终收集的种子会存放在国家的种子库中,“这些都是为了我们未来的发展,一旦出现极端事件很多植物消失不见的时候,可以用种子库的种子重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收集种子的工作关乎千秋万代。”遗憾的是,钟杨于2017年意外去世。但收集种子的工作并未停止,他的团队仍在继续。“就像钟杨曾说过的那样,‘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在讲座最后,史军表示,当提到科学家的时候,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也有困扰和烦恼,“但他们都有执着的信念,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愿望,为了人吃饱饭、为了人不生病、为未来储存一点希望。无论你们未来是否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希望科学家精神都能成为指引你们探寻世界真相的路标。”

在当天的讲座中,史军用一个个小故事诠释科学家的坚守与奉献精神,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从“含羞草为何害羞”到“种子保存技巧”,史军耐心地一一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联合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今后,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将持续推进更多精彩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推动科学家精神从科技界走向全社会。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科研故事 青蒿素 发现过程 种子采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植物学博士走进怀柔,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精神作为探寻世界的路标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