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求,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以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
一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求,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以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跟教育小微一起了解高等教育数字化工作进展情况 ↓↓↓
高起点建设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在充分整合前期慕课与在线教育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设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平台”),提供了 2.7万门优质慕课、虚拟仿真实验,以及 6.5万余件教材、视频等各类学习资源。
>>慕课板块可以“一站搜索全网好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智慧高教平台已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内外教育横向联通、本研教育纵向贯通、覆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综合资源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智慧高教平台用户覆盖 166个国家和地区。
高标准加强
在线课程“建用学管”
>>一是深入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慕课西部行计划”实现西部高校基本全覆盖,仅2022年一年,为西部高校提供的慕课及订制课程服务 4.5万门,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 176.9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 2.5亿人次,培训西部教师 35.5万人次。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新常态”。我国高校不仅已经能够从容应对疫情变化,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一键切换”,而且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育形态和新的人才培养范式快速涌现。
>>三是进一步强化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重点从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加强平台监督管理、开展联合治理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举措,保障线上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助力在线教育行稳致远。
高水平开展
高等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
组织来自全球 72所高校、机构的 20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世界首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并在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正式发布。
>>立足国际视野,报告全面搜集梳理了五大洲 50个国家和 26个国际组织教育数字化战略举措、主要经验成就和发展趋势,提出未来10—15年教育数字化发展倡议。
>>体现中国特色,报告40余处介绍中国教育数字化系列宏观政策、战略举措和经验成就,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
>>拓展发展理论,开创性提出了教育数字化发展转化、转型、智慧三阶段论,契合了当前数字化浪潮下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大势。
>>研制发展指数,发布了《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多维评价技术方法直观呈现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
发展报告、发展指数的研究和发布对于探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律、考察各国发展状况、制定未来发展策略等具有重要价值。
高层次推动
慕课与在线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成功举办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会上,中国教育部介绍了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成就,提出了四点倡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近2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平台、企业的50余位嘉宾和教育数字化专家发表演讲。
>>二是持续推动“慕课出海”。推动 “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建设,为全球学习者开设超过千门英语等多语种国际课程,并提供配套学习服务。指导和支持我国 34所知名高校为印尼提供 104门高水平慕课,支持印尼高校学生的在线学习。持续开展世界著名大学校长高端对话活动,开设全球融合式课堂,举办系列“全球公开课”。
2月14日,主题为“数字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平行论坛将在京举办,这将是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领域的一次盛会,将广泛宣传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经验成就,巩固和彰显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引领力、影响力。论坛将充分体现“国际范、中国味”,届时将邀请来自亚洲、美洲、非洲等国内外的12位政府代表、知名大学校长、著名数字化专家和教育专家、顶尖科技企业高管、教育平台负责人等围绕会议主题作主题报告。论坛嘉宾规格高,研讨内容丰富,涵盖了高等教育数字化各个领域,必将对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来源 :微言教育
编辑:黄心、王筱
审核:谢雨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