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数字化精品课堂充分展示了近年中小学课堂中的数字化应用成效。
信息技术如何与课堂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京开幕,上述问题可以在大会配套活动“中小学数字化精品课堂展示”中找到答案。展示活动中,八个数字化精品课堂充分展示了近年中小学课堂中的数字化应用成效。
中小学数字化精品课堂展示现场。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在展示的一节六年级英语课(五四制)上,学生在“中学生职业体验日”的真实语境下,讨论自己想要体验的职业,并撰写职业体验岗位申请书。同时,基于“智慧教室”的数字化环境,结合学习交互平台,学生可以借助选择题、判断题、图形碰撞等互动自主检测听力理解程度,再通过连线配对、截屏上传互动交流,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技术能够突破实验器材和学生的空间限制。一节高二物理展示课上,教师由生活中的“红茶扩散现象”引出研究问题,利用视频高倍速播放方式突破实验时间过长的限制,通过追问扩散现象的微观实质,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借此发现“布朗运动”。学生在合作、分享的过程中获取信息,认识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活动还展示了一节二年级语文课。这节课是在智慧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双师教学,让相距一千多公里的两地学子在同一课堂上学习、交流,弥补了少数民族地区师资短缺的问题。教师课前通过数据报告精准分析两个班级学情,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方式。采用“音频识字”教学法,以“听、读、讲故事,识汉字”为主线串联,在两地频繁互动过程中,学生高效识得汉字,习得传统文化。
此外,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二年级美术课、九年级物理答疑课、九年级数学课、跨校一体化在线联合教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精品案例。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部指出,这些课例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室等数字环境和各类数字化平台、资源、工具及技术,体现了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分享式、合作式、开放式等现代课堂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