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汽车到自动驾驶,首都科技人才在北理工讲述与技术死磕

:2025年10月20日 新京报
分享到:

“他们三位虽然从事的领域不一样,但都特别敢拼、特别能坚持,让我清楚核心技术不是靠别人给的,得自己一点点攻下来。我作为北理工人,以后也想跟着他们的脚步,把学的专业用在实处,争取能为国家的科技...

“科技创新没有止境,科研攻关永远在路上。”10月16日下午,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走进北京理工大学,来自新能源智能汽车和科学仪器领域的三位科技人才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体会,鼓励学生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勇于探索、勇攀技术高峰。

不空想、不空谈,科研攻关永远在路上

“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万辆级跨越到千万辆级,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比重超60%,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师、正高级工程师刘朝辉用一组亮眼的数据开场,点出了自己当天分享的对象:中国科技新时代的名片——新能源汽车。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朝辉现场宣讲驶向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征程。图/北京理工大学

刘朝辉介绍,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远望号”的诞生地。2008年,刘朝辉偶然了解到奥运会批量使用了595辆新能源汽车,自此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2020年回国后,他加入了国创中心。作为一位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半导体领域的一线科技人员,刘朝晖一直将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作为自己的使命。

针对国家经济建设重大需求,和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刘朝辉和团队围绕基于第三代半导体的高性能电驱动系统这一难题展开研究,并最终取得了系统性成果。“非常幸运在北京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奋斗,在这里,科技创新没有止境,科研攻关永远在路上。”

同样与新能源汽车有关,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肖平则和团队成员一直在死磕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他们不仅利用“世界模型”“车规级计算平台”等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的重大问题,也通过自动驾驶提高城市交通安全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近些年还通过自动驾驶促进了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AI大模型、“车路云一体化”等一系列产业创新成果。

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肖平分享如何死磕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图/北京理工大学

在分享中,肖平提到团队中的一名感知算法工程师曾专门在外卖密集区域蹲守,并记录下骑手们过街时的微动作,采集真实数据,并根据自己调研收获的经验提炼出数据标注规则标注数据,不断改进算法模型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电瓶车意图检测算法,解决了无人驾驶的一大难题。

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丛君状和学生们分享了年轻的创业团队是如何从大学校园的实验室里走出来,最终用双手“干”出一条路的故事。多年来,丛君状和团队专注于一件具体的事:在最极端的环境下,提供纳米级运动的解决方案。丛君状提到,选定极端环境下的纳米级运动控制这个产品方向主要是被逼无奈,“我们一个定制化的实验设备上需要用到这个产品,打听了一圈,全世界就一家德国公司能做,但是我们买不起。”丛君状和团队成员一头扎进实验室,研发出了远超德国同类产品性能的样机。

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丛君状分享如何“干”出一条路。图/北京理工大学

“后来常有人问我们成功的秘诀,其实哪有什么秘诀?胜利不会凭空出现,增强自身能力是关键。就是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试,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磨。说到底,‘干’的意义就在这儿——不空想,不空谈,就盯着眼前的事一点点往前挪。”丛君状朴实的话语格外打动人。

“我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更加清晰”

三位科技人才真诚的分享也让在场师生收获颇多。

北理工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韩姗杉表示,三位宣讲人才不仅将前沿理论与技术实践深度融合,更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家国情怀与实干担当,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5级硕士生龚凡博表示,听了三位科技前辈的分享,特别受触动,“他们三位虽然从事的领域不一样,但都特别敢拼、特别能坚持,让我领悟到核心技术不是靠别人给的,得自己一点点攻下来。我作为北理工人,以后也想跟着他们的脚步,把学的专业用在实处,争取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出点力。”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2024级硕士生国恩华在宣讲中深刻感受到 “科技如何真正在产业土壤中生根”,“宣讲团成员不仅展现了专业深度,更让我看到技术决策背后对成本、场景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考量。当看到专业知识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我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更加清晰,也对投身科技创新充满期待。”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北京理工大学 科技人才宣讲 自动驾驶技术 科研攻关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从新能源汽车到自动驾驶,首都科技人才在北理工讲述与技术死磕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