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举办论坛,聚全球英才。校长李术才邀约加盟,提供强力人才支持,政策可叠加,学子点赞,多青年学者表达加入意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无论是学校还是省市给的政策,都挺合适,而且政策可以叠加。我也非常喜欢济南这座城市。”10月29日上午,山东大学第十届齐鲁青年论坛在中心校区开幕。本届论坛以“筑人才集聚高地 创全面图强新篇”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英才,共同投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优秀青年学者现场参会,线上参会人次超过7万。北大医学部博士后孙家琦听完政策宣讲后深受触动,表达了强烈的加盟意愿。

校长诚邀:“何枝可依?山大可托”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在致辞中发出真诚邀约。他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强调山东大学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之一,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积淀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和创新素养。

李术才从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为人才提供的全方位支持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他特别指出,山东大学已将“人才强校”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积极有效的青年人才发展体系、更具竞争力的创新支持体系和更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他深情回忆了自己初到山大时,老专家主动让贤扶持其成长的经历,生动诠释了山大“尊重人才、支持人才”的浓厚氛围。“山大是一片正在加速突破、全面图强的事业热土,我们真诚期待更多青年才俊加入,共同奋斗。”
致辞最后,李术才借曹操《短歌行》向全球英才发出最诚挚邀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大可托。’”他表示,山东大学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求贤若渴的诚意、改革创新的魄力、无微不至的服务,全力支持每一位加盟的青年学者施展抱负、成就梦想,共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地联动,政策叠加,构筑强大“磁场”
论坛的政策宣讲环节清晰地展示了从国家到省、市、学校的立体化、可叠加的人才支持网络。
山东大学人事部部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健系统解读了学校的人才政策。他介绍,山大构建了从“未来计划学者”到“齐鲁青年学者”、“杰出中青年学者”、“特聘教授”直至“讲席教授”的梯次清晰、衔接有序的人才成长通道。针对青年人才,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可观的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以及充足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开通了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通道,并实行以代表性成果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刘健强调,青年人才来到山大,“有岗位、有编制、有人帮、有人带,平台高、发展快。”
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威海市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先后登台,详细介绍了各地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形成强大的叠加效应。
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表示,山东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他介绍,全省拥有驻鲁两院院士及海外学术机构院士165名,近五年年均吸引青年人才超80万,净流入态势持续增强。省级层面通过泰山学者、齐鲁英才等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处长吴俊重点推介了“天下泉城、人来无忧”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济南市每年修订发布“人才政策‘双30条’”,对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最高给予500万元个人补助和1000万元项目资助;对产业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等均有相应资助,如博士后留济补贴最高可达30万元。吴俊还提到,济南宜居指数位居全国第二,生活成本相对合理,为人才解决了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
青岛市和威海市也分别展示了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产业优势及人才政策。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为青年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以及强大的科研平台支持;威海则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精致城市”建设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向青年才俊发出诚挚邀请。
记者注意到,论坛通过学校、省、市三级联动,构建了极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优越的科研平台、温暖的成长环境和宜居的生活保障,形成了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
已加盟青年学者现身说法,点赞山大发展环境
政策的吸引力还需要通过亲历者来验证。本次论坛邀请已加盟山大的青年学者代表、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赵永光分享了他回归母校求职的经历,诚挚邀请青年才俊加盟山东大学,共赴新程。
赵永光介绍说,他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就读于山东大学。期间跟随许心光教授和于浩海教授开展全固态激光技术研究。2017到德国Max-Born研究所开展洪堡学者工作。2024年,他以“齐鲁青年学者”身份回归母校。赵永光动情地说,选择回归,既源于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也基于对学校高度重视青年学者、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的深切感受。
“入职仅三个月,就在学校支持和导师帮助下建成了自己的超净光学实验室,并快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在生活方面,他提到学校和省市的叠加政策,如住房补贴、人才公寓、省内顶尖的子女教育资源等,使其能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
政策力度大且可叠加,城市也加分,想来!
学校与省、市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与真诚邀约,让现场不少青年才俊深受触动。多位青年学者表达了加盟山大的愿望。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小李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小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职业发展平台和成长支持的重要性。小李高速记者,他本人更看重的是来到一个新单位之后未来10年20年的长线发展。“山大提供的清晰发展规划和‘老带新’、‘传帮带’的青年托举计划非常打动我。”小朱则对学校提供的“前辈引领”机制表示赞赏,认为这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博士生至关重要。
北大医学部博士后孙家琦的感触则更为具体实在。孙家琦告诉记者,在对比了多所高校的政策后,他发现山东大学从校级到省市级的人才政策不仅力度大,而且可以实现有效叠加,综合吸引力非常突出。而今年他和新婚妻子来山东度蜜月的经历,也让他对济南这座城市产生了良好印象,“很喜欢这座城市,物价不高,感觉非常宜居”,从而坚定了选择山大、落户济南的决心。他甚至想到了将来要把父母接到济南来生活。

记者了解到,主论坛后,学校还设立了49个学科分论坛和1个人才工作分论坛,供青年学者与各学院、平台进行深入对接。
据悉,齐鲁青年论坛作为山东大学引才聚才的重要品牌活动,自2016年始,已连续举办十年。十年间,累计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到校参加线下交流,现场参会人数超过10万人。百余位学者通过这一平台加盟了山东大学,他们当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快速成长为国家和省部级人才。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最热文章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