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顺港在黄海之中的深海智能网箱上见证一场深海水产养殖的革命时,也用自己的经历展示着他的母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向海图强”的办学特色。朱顺港所学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学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中的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王凯
当朱顺港在黄海之中的深海智能网箱上见证一场深海水产养殖的革命时,也用自己的经历展示着他的母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向海图强”的办学特色。朱顺港所学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学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培养的学生遍布山东沿海各大水产养殖企业。通过引领一次次养殖技术的变革,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把日照的水产养殖产业链不断拉长,也把水产养殖从浅滩推到深海,甚至是新疆麦盖提的大沙漠。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微藻种质库里有180多种微藻。
小藻有大用
日照对虾吃上了“日职藻”
在日照海边一个南美对虾养殖场里,茶褐色的养殖池为对虾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这里是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的对虾养殖工厂,而让海水变色的是微藻,它们来自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的实验室。
“养虾需要先调水,现在微藻已经取代了以前的生态制剂,微藻可以调节水质,也是对虾的饵料,不仅更生态环保,水质也更稳定。”公司副总经理张树东对这些微藻赞不绝口,池中绿色的微拟球藻和褐色的硅藻都是本地藻种。市场上销售的微藻藻种,每毫升的密度一般只有几百万个,但这两个藻种的密度分别达到了每毫升两亿个和每毫升4000万个,它们一起守护着对虾从小长到大。
虾池中的一粒粒微藻从野外水体走进实验室,再走进虾农的池塘,走过的路却不简单。
“微藻对水体有不同要求,这些藻种是我们针对对虾养殖的需要,专门从当地藻种中筛选出的适应当地水体的藻种,经过纯化并扩培后供给农户使用,从2023年初开始选育,前后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微藻新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赵璐说。在她背后是存有180多种藻种的微藻种质库,其中有10多种都是从当地藻种中选育出来的。
小小的微藻进虾池、入鱼塘,也承载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引领新一次水产养殖革命的使命。
“专业建设对接‘向海经济’,学校从2018年开始进行微藻的研究,也是为了更深入地服务日照市水产养殖产业,拉长水产养殖的产业链。”看着实验室里的藻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主任黄贤刚也展望着更多可能。“不止对虾养殖,当地的石斑鱼育苗也已经广泛用上了我们选育的微藻。在土壤改良、鸡饲料生产等领域,我们的微藻产品也已经投入产业应用。” 黄贤刚说。
学生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虾青素制备实验室里做实验。
突破育种
引领日照水产养殖革命
拉长水产养殖产业链不仅限于微藻领域,虾青素的提取以及应用研究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另一个新的突破点。
“如今我们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虾青素的纯度差不多是行业标准水平的4.5倍。”学校虾青素研发团队负责人周庆新博士介绍,在藻源虾青素的研究方面,他们攻克虾青素水不溶、易降解、难吸收、腥味重四大技术难题,使虾青素两年贮藏期保留率达95%以上。
在周庆新的实验室一侧,摆放着这几年取得的各种专利证书,而另一侧是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虾青素产品,都已经投放市场。
“产教融合,通过专业建设引领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变革,虾青素和微藻一样,都是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最新的突破方向。”黄贤刚说,这将是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群引领的日照水产产业的第三次革命。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已经先后引领了扇贝育苗和大菱鲆养殖两次产业革命。
离实验室不远的教室里,57岁的老教授顾成柏正在给学生们讲着专业课,他便是学校引领第一次日照水产产业革命的主角。以往,日照主要养殖海湾扇贝,20年前,顾成柏团队解决了栉孔扇贝在基质较软海域的育苗难题,让日照成为北方主要的栉孔扇贝育苗基地之一。
到了2010年,学校又在大菱鲆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山东沿海的众多大菱鲆养殖企业,日职毕业生也一度一人难求。
“服务于产业发展,这是学校水产养殖专业设立的初衷,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也一直在坚守初心。”在课堂上,顾成柏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这些年,他也见证着学校一代代毕业生服务于日照以及山东沿海的众多水产养殖企业。
李宜圣在喂养三文鱼。
从深海到大漠
日职学生都带去了“日职芯”
“从滩涂养殖,到工厂化养殖,再到深远海养殖,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要一直走在产业的最前端。” 对于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群的定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海勇有着自己的认识。
“要紧紧围绕产业需求,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培养产业需要的人才。” 苏海勇说。
五一假期刚过,在位于日照奎山街道办事处的一个三文鱼陆基驯化基地,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2024届毕业生李宜升迎来了他最新的一批三文鱼。
“三文鱼在这里驯化15到20天后,将转移到12海里外的近海养殖网箱,夏季来临时,将转移到130海里外位于黄海冷水团的深海养殖网箱。”
李宜升所在的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深海养殖,在这个海洋牧场工作将满一年,李宜升忘不了第一次走上深海网箱的场景。
“大海上的日出非常美,但更震撼的是一个网箱里那30万尾活蹦乱跳的三文鱼。”
说起从事的工作,李宜升甚是自豪,他站在了水产养殖走向深海的最前沿。
在今年,又有三位学弟追随李宜升的脚步参与到了这个打造深海牧场的事业中来。
“在水产养殖走向深海的变革中,学校并没有缺席,一直在为各个企业提供着人才支撑。”站在学校智慧海洋渔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深海养殖模拟大屏前,黄贤刚为学生们感到骄傲。
当李宜升和学弟们在深海耕耘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新疆麦盖提县,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2022届毕业生张中民和在读大二的宋奇正在帮助当地居民在沙漠里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宋奇刚到一个月,而第二次赴新疆的张中民除了做技术指导外,还在那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十亩虾田。
“从2020年开始,作为日照援疆的重要项目,学校开始了‘东虾西移’的探索,如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面积已经有500亩。”从事十多年澳洲的淡水龙虾养殖的研究,学校水生物养殖训练中心负责人付宁的研究成果在叶尔羌河两岸开了花。
“海洋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们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紧密对接产业、服务产业的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日照市现代海洋产业链装上了‘日职芯’。”对于专业对接“向海经济”的未来,苏海勇也有着更多的期待。
在学校水生物养殖训练中心,几只小比目鱼在淡水鱼缸里自由觅食,这是付宁正在进行着的比目鱼淡水养殖实验。这是他最新的研究方向,或也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给行业的另一个期待。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