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梨园青年”社会实践团赴济宁市金乡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以行动践行文化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展现了戏曲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梨园青年”社会实践团赴济宁市金乡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以行动践行文化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展现了戏曲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沂蒙精神永流传
活动中,“梨园青年”志愿宣讲团成员深入讲解了沂蒙精神,金乡县实验小学120余名小学生聆听。在宣讲中,志愿者将红色故事融入戏曲艺术,以生动讲解传递信仰力量。志愿者表演了吕剧经典剧目《红嫂》唱段,用婉转的唱腔诉说着沂蒙山区的军民鱼水情,将红色基因深植在孩子们的心间。
戏曲支教亮点多
青年教师带领6名学生志愿者指导金乡县实验小学排练原创京剧《京韵古诗·四季》。师生提前熟悉节目内容,根据生旦净丑行当分组教学,从基础唱腔到身段造型,在原有基础上耐心拆解、反复示范,使孩子们对剧目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明显的提升。
脸谱彩绘趣童真
志愿者们走进课堂,为孩子们普及戏曲传统专业知识,并开展戏曲脸谱及拨浪鼓彩绘。从戏曲起源到行当分类,从程式化动作再到戏曲美学,他们用趣味讲解和现场演示,带领孩子们走进戏曲艺术的大门。创作过程中,志愿者从旁协助,耐心讲解脸谱的色彩寓意;孩子们执笔创作,在白色脸谱、拨浪鼓上勾勒油彩,红的忠勇、黑的刚正……一笔一画绘出戏曲角色灵魂,在童真创意中让传统手工成为连接戏曲文化的桥梁。
非遗剧团拓视野
四平调剧团表演了原创小戏《邻里纷争》。该戏以生活化的情节、生动的表演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赢得了观众一致好评。戏曲与曲艺学院师生们与剧团成员围绕原创小戏的故事情节、表演形式、伴奏配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戏曲人才培养、艺术实践、用人需求展开交流。
王杰精神强信念
在王杰烈士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讲解,通过一件件实物和一幅幅图片,师生深入了解了王杰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英雄典范的历程。他在日记中写下的“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等经典名句,字字铿锵,直击心灵,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送戏下乡践使命
在金乡县文化馆,“梨园青年”社会实践团用艺术丰富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演出在《戏曲身韵——折扇组合》中拉开序幕,展示了传统戏曲的身韵之美。器乐合奏《迎春》《夜深沉》呈现了欢腾喜庆与生机盎然的情景,展现传统音乐魅力;京剧《黛诺》《红灯记》《卜算子·咏梅》唱响了革命群众在困境中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快板《升国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国旗的热爱。吕剧《井台会》《搬窑》、京剧《苏三起解》《金玉奴》用悠扬婉转的戏腔唱出了古代妇女的悲情遭遇;京剧《卖水》用俏皮的动作和欢快的唱腔,尽显花旦表演魅力;京剧《报灯名》通过文丑念白形式,展现了传统戏曲文化趣味;京剧《铡美案》包拯刚正不阿,《杨门女将》唱腔沧桑豪迈;京剧《四郎探母》则通过二人对唱,讲述了杨四郎在宋辽交战背景下渴望探母的急迫心情;京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合唱,表达出戏曲师生对党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来源: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