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烘昌
在济南的教育版图中,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育人实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自建校以来,这所备受瞩目的学校始终秉持“敦品励学,明志笃行”的校训,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个性化的成长支持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成为学生青春岁月中温暖而坚实的港湾。
即将高二的朱子烨同学回忆起第一次走进济钢高中的校园时,就被那种现代与自然交融的美感震撼了。绿树成荫的步道、现代化的教学楼与花园式的景观布局相得益彰,尤其是格物书院那整面墙的落地窗,阳光洒在书架上,成为他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画面。这种对校园环境的第一印象,也成为许多济钢学子选择这里的重要理由。
济钢高中的格物书院是学生们的精神寄托。朱子烨每天晚饭后都会来到这里,在靠窗的位置读半小时书,等晚自习铃响再回教室。书院内部分为阅览区、研讨区和电子查阅区,既有适合独自沉思的角落,也有便于小组讨论的圆桌,这种“动静皆宜”的设计,暗合了学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更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化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实验台”和物理实验室的力学模拟系统,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济钢高中的生活空间也充满了人文关怀。校园内散布的朗读亭和唱歌机成为学生释放压力的“解压神器”,而食堂前的“大滑梯”则承载着学生们的欢乐记忆。高二的刘子墨说道:“高一的时候每次吃完饭,都会从大滑梯上滑下来,下来那一瞬间会忘记所有压力和烦恼。”学校的双校区布局更是别具匠心。兴隆校区以生态园林为主,本校则以完善的硬件设施为特色。这种“各美其美”的校区设计,既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也让校园生活充满了新鲜感。
校园里的每一处景观都在无声地传递着教育理念。教学楼走廊里悬挂的学生原创艺术作品、图书馆外墙上镌刻的名人名言,甚至连花坛里的植物都标注着学名和习性,这些细节构成了济钢高中的“隐形课程”。从济钢高中步入武汉大学的2024届毕业生冯慧雨同学说:“校园里的每一株树、每一块石碑都在诉说着故事,这种浸润式的环境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济钢高中的“和美课堂”充满活力与温度。朱子烨描述数学课的情景时说:“老师会抛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设计校园花坛的最优方案,然后让我们分组讨论。有一次我们组的方案被采纳了,那种成就感比解出一道难题还强烈。”这种项目式学习让抽象的知识有了现实意义,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冯慧雨特别提到语文老师的“创意早读”:“每天早读前,老师会让我们分享一首诗或一段感悟,那种分享让清晨的教室充满了诗意,也让我们学会了用文字表达情感。”这种将学科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正是济钢高中课堂的魅力所在。
济钢高中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朱子烨回忆说:“有一次参加拉拉操比赛,有个同学把演出服忘在教室了,班主任没有责备,而是立刻安排两名同学回去取,还特意买了水给大家,说‘失误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这种处理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智慧,更是被理解的温暖。刘子墨则对班主任的“陪伴式管理”印象深刻:“升入高二后,班主任总是早读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帮我们开空调、准备早读材料。有一次她感冒了还坚持来,声音沙哑却依然认真领读,那一刻我们都特别感动。”这种以身作则的陪伴,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济钢高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支持。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并根据学生的选科组合和兴趣爱好,提供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校的“导师制”更是让个性化教育落到了实处。朱子烨介绍说:“每个老师负责几名学生,定期进行一对一谈话。我的导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还会问我周末怎么安排,有没有遇到烦心事。有一次我考试失利情绪低落,导师带我去操场散步,跟我讲他当年的挫折故事,那种平等的交流让我很快走出了阴霾。”
在济钢高中,优秀不是单一的模样,而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科竞赛、艺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多元发展中发现自己的潜能。
学校的学科竞赛氛围浓厚,不仅有常规的数理化竞赛,还有英语单词大赛、历史剧创作比赛等。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语文出题比赛让学生深入研究高考题型,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物理竞赛则通过与高校实验室合作,让学生提前接触前沿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艺术与体育活动也是济钢高中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戏剧节、艺术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运动会的集体舞表演、戏剧节的校园剧演出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表现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些活动,学校成功地将艺术与体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是济钢高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企业参观、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拓宽视野。例如,到高校参加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前沿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深刻理解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区志愿服务则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懵懂少年到志存高远
济钢高中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播下梦想的种子。高一的“放飞梦想”活动让学生将大学目标具象化,激励学生为之努力;学校还定期邀请校友回校分享,让梦想变得触手可及。冯慧雨同学在“放飞梦想”活动中写下的“武汉大学”目标,最终在三年后实现。
济钢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学校通过“心理活动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学生们通过参加“压力管理”工作坊,学会了用正念呼吸法缓解焦虑。学校还通过班级活动和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帮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
济钢高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们通过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在济钢高中,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学会了如何学习。”这是学生们说的最多的感触。
当夕阳为济钢高中的教学楼镀上金边,校园内的灯光次第亮起,自习室里是专注的身影,操场上是奔跑的少年——这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正是济钢高中教育理念的最佳诠释。在这里,学生们用亲身经历证明:好的教育,是让每个生命都能被看见、被尊重、被激发;是让校园成为梦想起航的港湾,更是成长路上温暖的陪伴。正如冯慧雨同学在文章中所写:“群山在呼唤,我必须出发。”而济钢高中,就是那个让学生拥有出发勇气和能力的地方。
济钢高中校长桑胜旺表示:济钢高中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以和美为笔,以智慧为墨,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卷,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