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临沂泰盛广场附近的小吃街上,王伟燕眼神里满是无奈。她拖着酸胀的双腿漫无目的地游荡,蓝色马甲已被汗水浸透大片。这是参加“7元生存挑战”的第5天,工作还是没着落。
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白应婵 张晓文 蹇悦 临沂报道
走在临沂泰盛广场附近的小吃街上,王伟燕眼神里满是无奈。她拖着酸胀的双腿漫无目的地游荡,蓝色马甲已被汗水浸透大片。这是参加“7元生存挑战”的第5天,工作还是没着落。
7月29日,山东建筑大学10名学生抵达临沂兰山区,开启为期7天的生存挑战。规则很简单:参与者仅靠7元钱过活,不能接受劳动报酬外的任何资助。这场看似“作秀”的实践,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
被骗、被拒、被放鸽子
清晨6点的临沂街头,王伟燕攥着仅有的7元钱开始找工作。
出发时,她踌躇满志。路上人不少,尤其泰盛广场附近,店铺一家接一家。她挨家询问了30多家店,三个小时过去却一无所获。35℃的高温下,微信步数小半天就突破了两万,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脚底板和小腿肚又酸又胀。但这远不及被拒绝的挫败感强烈。
中午啃着自备零食充饥时,她转向线上招聘。洗碗工、传菜员、刷单工的招聘信息不少,可几十通电话打出去,对方一听是短期打工的大学生,不是“不要”就是“招满了”。直到下午,一家烧烤店老板让她4点半过去面试,才让她看到希望。
大学生挑战者正在大街上找工作。
提前一小时蹲在树荫下等待的王伟燕,透过大排档的院子,看到了里面的情景。一头,顾客正开怀畅饮,享用着眼前的烧烤美味。而另一头,几位服务员正脚不沾地地忙碌,背心湿透了,脸上的汗直流。
“看着就很累,但再难我也愿干,要能给我一份工作该多好啊。”两个小时过去了,面试自己的老板还是没有出现。当王伟燕再次拨出电话的时候,等来的却是“你谁啊”“早招满了”的呵斥。
当天傍晚,王伟燕和其他9名同学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人均20元的廉租房——简陋到只能摆下两张床的房间,成了他们的落脚点。
同样受挫的庄璐菡,一天内走了三万步,问遍50家店。有家水饺店老板知道这是山东建筑大学的“生存挑战”活动,好心让她试试。可她在家养尊处优,从没做过饭,更别说包水饺了。捱到最后,不用别人说,她自己主动离开了,再去其他店碰运气。
啃着5元钱买的煎饼果子,她突然读懂了父母的不易:“以前总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现在才知道他们多辛苦。”此时,她兜里只剩2元钱。
汗水里的生存课
第二天清晨,庄璐菡和同学顾育宁终于在一家砂锅店找到工作。看着热火朝天的店面,老板勉强同意她们留下试试。两人还恳请老板多收一人,让街头流浪的高子豪也有了着落。
晚班从下午4点半持续到深夜10点,两人几乎全程守在洗碗槽前。“每晚洗好几桶砂锅,手泡得发白,最后抬起来都在抖。”庄璐菡说。更难的是高子豪遇到的高汤锅——黏着厚厚一层羊油的大锅,在老板指导下用五滴洗洁精加热后,才勉强刷净。
在砂锅店打工的高子豪,正要给客人送餐。
以前,高子豪在家从没干过重活。出来后才发现,挣一分钱都太难了。砂锅店生意好,每天人都不少。有时上完菜、备好菜,他刚想歇会儿,新一波客人又来了。活总也干不完,高子豪有点崩溃。他第一次迫切想回学校,想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
面馆里的张露萌和韩欣燃同样不好过。高温天下,后厨只有一个小风扇,三四袋面粉的活儿让她们汗透衣衫。韩欣燃手上磨起了血泡,却停不下来。王伟燕第三天替班时,因和面时劲儿小,被老板劝着先吃饭,那碗加了鸡蛋的汤面,是她三天来第一顿热饭。
当天,杨毅在饭店试用一天后,被告知“以后不用来了”,理由是“老板的儿子要来帮忙”。深夜,他攥着老板给的20块钱和客人剩下的饭菜,默默想:“以后不能再浑浑噩噩过日子了。”
从屡屡受挫到体谅父母
直到最后一天,李舒云才通过亲戚找到家政工作。往返十几里路,扫地、拖地、洗衣、擦玻璃,一直忙到下午5点。一场大雨却淋湿了刚洗的衣物。拿到30元工资后,打车花去20元,只剩10元。
“生存挑战”期间,团队路过泰盛广场时,看到喷泉边有好多小朋友在玩水,突然发现商机:卖水枪。于是他们破了例,用100元批发了三四十把水枪,可7天只卖出去两把,其中一把还是王伟燕央求妈妈买的,总共赚了6元。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批发水枪的100元,还是李舒云靠亲戚找到的家政工作,或是朋友帮忙点的外卖、妈妈买水枪支持的收入,都打破了“仅靠7元”的规则。虽然大家找工作很卖力,干活吃了不少苦,但这次挑战还是因为违规失败了。这些插曲虽然打破了规则,却让挑战有了更真实的底色。
实在找不到工作,挑战者就破例用100元钱批发来水枪,可7天只卖出去两把,还有一把是同学妈妈支援购买的。
有人质疑,“7元7天”生存挑战是“噱头”“作秀”,不如看望孤寡老人、帮助留守儿童有意义。但也有人认为,看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更多是帮助他人,属于公益,但“7元7天生存挑战”,针对的是每一位参与挑战的学生。
“不是作秀,是让他们褪去光环看世界,在实践中锤炼沟通、协作和抗压能力,以此来反思并珍惜现在的生活。”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副书记于志云说。
7天生存挑战结束后,大家的劳动所得加起来有小1000元:三位同学在砂锅店工作、两位在面馆、三位同学做电商、一位做家政,再加上饭店零工和卖水枪的收入……8月5日上午,包括领队在内的12位小伙伴在当地聚餐,吃到了7天以来的第一顿大餐。饭桌上,大家不停地分享着这几天的酸甜苦辣,接下来,他们要去临沂平邑支教。
以前,张露萌在学校总把生活费花超,父母每月都得额外给她补钱。七天挑战后,她更能体谅在外打工的父母了,“爸妈经常早出晚归去打工,我放假回家,他们还得抽时间照顾我。扛着养家的担子,还得顾着我,现在真能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
郑皓元是这次生存挑战的领队。他说,在这7天里,大家每天开完总结会,往往倒头就睡。有些人就算工作特别累,第二天也咬牙坚持了下来。其间,有同学被欺骗,被放鸽子,心里特别难受。但七天下来,他看到大家不断地从沮丧中走出来,眼里也渐渐有了光。
7天的“生存挑战”,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王伟燕明白了一个道理:离开父母,到了真实社会,自己啥也不是。没人会像父母和老师那样处处关照自己。以前高子豪花钱大手大脚,觉得父母给钱天经地义。马上升大三了,经过这次挑战,他觉得,是时候想想以后的事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