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与考公是两条不同道路,考公可能让学生感到脱离学生身份,但考研风险大,需权衡利弊。女生应慎重选择,考公更受家长重视,但需权衡职业与婚姻等因素。
考研和考公现在似乎是两条泾渭分明的道路。如果选择考公的话,学生们就觉得自己是否从此以后就脱离学生时代了,以后就是一个社会人士了。
那样想着似乎总有点亏,因为如果可以让自己一边能保持读书人的身份,一边参加工作的话似乎更好。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觉得还是先考研,然后再去考公更好吧。但谁能想到这样做也有很大的风险。
考研和考公现在似乎是两条泾渭分明的道路。如果选择考公的话,学生们就觉得自己是否从此以后就脱离学生时代了,以后就是一个社会人士了。 那样想着似乎总有点亏,因为如果可以让自己一边能保持读书人的身份,一边参加工作的话似乎更好。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觉
那就是考研耽误这两三年时间以后再考公,会不会恰好赶上了更坏的时候?还不如现在一下子把工作解决好了,不要再去纠结那些了。
对于女孩子来说,从大三开始就要认真想一想这个问题了:选择考公还是选择考研?是工作呢还是学习呢?
在宿舍里面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彼此互相参谋,想着可以搭伙一起学习,比一个人考要容易轻松很多,遇到问题了也可以互相交流。
不过有很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而且涉及到的范围还挺不少的。就像一个家长说,今年放假的时候,他有一个侄女上大三,刚好就处在人生这样的一个分水岭。
家长适时就会问:“你们宿舍是咋规划的?”他们宿舍一共6个人,但是问起未来的规划,竟然全部都准备考公务员,没有一个人打算考研究生。
他们学校辅导员也知道这件事情,而且对此的评论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对女孩子来说,选择这个更加重要:
女孩子以后得考虑嫁人的问题,如果你再读一个研究生然后再考公,那其实就是亏了;本科考公一步就位。
关键是女孩子想要有如此光鲜、有社会地位的工作不容易,能找个好婆家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这位辅导员把话说的非常直白,可能都有点不中听了。
但是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也伤害到了不少家长的心情。比如笔者还看到有的家长立马说,自己的女儿宿舍8个人没有一个人准备考公。
似乎想要用这样的方法反击,认为研究生也挺好的。以前很多学校特别喜欢宣传某某宿舍大家全员考研上岸的,可是这两年为什么少了呢?大家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底层逻辑?
其实就是因为考研上岸了,能改变的东西也并不多。
因为大学生想要的不过就是好的未来,说白了就是工作;如果考研之后感觉对未来还是一片迷茫,甚至过了找工作的最好年纪,那就是徒劳。
大多数人真的应该想一想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真的是非常喜欢读研吗?要先去了解一下做科研工作要有什么样的品质和素质。
看看自己能不能英语好到读那种大段文献,纯英文也可以做到。考公和考研真的是分道扬镳了。
考公意味着你能考上的那个职位不一定非常赚钱,但是胜在稳定;并且一提到公务员,大家就感觉你了不起,会自然地对你表示尊重。
但如果考研的话,想要凭着研究生的学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在当下来说,现实情况是这压根儿就不保准。
除非考研真的是为了搞学术,而搞学术就不要谈什么社会地位了,前些年肯定是要坐冷板凳的。当你没有任何学术成绩的时候,可能连科研经费都拿不到。
要忍受很清贫的生活,这就是靠热爱去发电的。笔者这么一想,认为如果有一些孩子确实也担心自己学历不够用,不如就先考公,然后读一个在职研究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