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开展家教指导,心理教师用短视频讲解与初中生沟通方法,强调尊重、理解,平衡期待,用爱陪伴。
守护童心 与爱同行
为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家校育人共同体建设,增强家校共育合力,市教育局于2023年8月开始,组织市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聚焦家庭教育关键点、矛盾点,如“亲子之间如何有效沟通”“居家相处,如何相看两不厌”“教育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与异性正确交往”“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等话题,由市直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担任讲师,以短视频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本期来看
《读懂孩子,从“心”开始》
主讲人:南通市陈桥中学 廖慧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孩子就像一本独一无二的书,每个字里都藏着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可能是拒绝大人帮忙时的独立渴望,也可能是专注玩玩具时的小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作为家长,该如何握住三把“钥匙”,走进初中孩子的内心。
第一把钥匙:
学会尊重,敢于放手

初中生的世界里,朋友变得格外重要——同伴的一句话,可能比父母的十句叮嘱还有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父母了,相反,他们更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考试失利时想听到“没关系”,和朋友吵架时想得到“怎么办”的建议。
第二把钥匙:
学会理解,用爱陪伴

初中孩子总觉得自己“长大了”,说话带点“小大人”的腔调,情绪也像过山车——上一秒还在笑,下一秒可能就沉默了。这不是“叛逆”,而是他们在学着管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第三把钥匙:
把爱认识,用爱期待

很多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要对他严要求、高期待”,但其实,过度的期待就像一根绳子,会把孩子勒得喘不过气。真正的爱,是“坚决”和“深情”的平衡:既有规则的底线,又有包容的温度。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急不得,也催不得。当我们学会尊重、理解,放下过高的期待,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知识,更是给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温暖的家风。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理解与爱中,慢慢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来源:市直教育处、南通市陈桥中学
编辑:盛呈燕、单学艺
校对:苏陆琴
审核:陈新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