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者手记|王丹:“火箭”发射

:2025年04月21日 青年说
分享到:

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

文|济南市章丘区曹饭中心幼儿园教师 王丹

在小班搭建区中,你是否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幼儿搭建的作品总是倒塌,搭建区无从落脚;幼儿的搭建兴趣来得快去得快,游戏开展短暂、不深入?面对幼儿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是否要进行指导?带着这些不解与疑问,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群小班上学期的孩子们的火箭搭建之旅吧。

哈哈,是班级新晋的小小太空迷,有一天他在建构区拿起“木条+三角”当做火箭,玩了起来,他的游戏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围观,火箭游戏也由此开始了。

初遇火箭

夏天和俊宇选择用铁罐向上摞高。他们俩搭的非常快,一手一个罐子向上拼摆,很快罐子就倒了,相互碰撞发出了巨大声响,引起了我和周边小朋友的注意,频繁的倒塌让我们围了过去,很快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我们的火箭发射啦!”大家开始兴奋地跳起来,一边喊着“火箭发射!”一边捡起散落的罐子继续搭建。我默默离开后也在关注着他们,这次的游戏,在孩子们不断地搭建、不断地倒塌中过去了。

见此场景,我直接用采访的形式询问幼儿搭建火箭的感受。

师:你搭建火箭心情怎样?

幼:非常开心。

师:请你评价一下你的火箭吧。

幼:搭得挺好的,我搭得高高的,然后就发射了。

师:我刚才看到小罐子都倒了,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是火箭发射了。

师:(问其他小朋友)你们看到火箭发射有什么感觉?

幼:(七嘴八舌)太帅了、很神奇、惊喜的、开心的、漂亮的……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火箭,下一次游戏时,你们也可以去试一试,体验一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兴趣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推动幼儿主动克服困难。因此,当案例中的“火箭意外倒塌”引起幼儿的兴趣,他们想要尝试、探索时,教师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认可、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搭建,相信幼儿的能力。

稳固火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为何搭建区参与火箭搭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我开始分析孩子们搭建过程的视频,发现是因为不停地倒塌消磨了幼儿的兴趣,那如何才能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实现稳固火箭的搭建愿望呢? 

第二天游戏前导入时,我将问题抛出,和孩子们讨论了起来。

师:最近搭建区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幼:火箭总是塌、倒塌了、不好玩……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火箭会倒塌呢?

幼:摞得太快了、太高了!我们蹦蹦跳跳地“地震”了,没有对整齐……

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我们要慢一点、仔细搭建、对整齐才有可能获得稳固的火箭。

师:你们有见过真正火箭的样子吗?

师:大家看照片,真正火箭的底座是什么样子的?

幼:很大、很宽……

师:小朋友们一直用铁罐、积木搭建,其实咱们搭建区还有很多材料,你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我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变化,利用游戏前导入环节,展开师幼互动,通过火箭图片的观察和讨论,与幼儿共同反思引起火箭倒塌的原因,还结合火箭底部的细节图片,鼓励幼儿选择多样的材料继续进行搭建。

同玩火箭

我将火箭的整体形态以及火箭底部的细节图打印成图片,投放到了搭建区域里。之后的游戏里,孩子们有的通过改变火箭的高度,有的拓宽了与地垫的接触面积,都在积极地思考火箭稳固的方法。我班孩子们的搭建作品由此也越发丰富起来,班级中的小小航天迷们也越来越多。

有目的地投放图片、图书,改变搭建区环境,这些都为幼儿的搭建提供隐形支架。 

3岁幼儿正处于从二维到三维的感官探索的敏感期,他们通过不断地搭建加深对积木大小、重量、方位的概念,以此来建立三维空间的知觉。这种垒高-推倒-再垒高-再推倒不断重复的游戏状态,符合其年龄特点,教师应了解其重复行为背后的意义,转变固有的理念,在游戏前期,尽可能减少介入,给予幼儿充足尝试和探索的时间。

我们常说“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但面对搭建兴奋期退去的幼儿,教师是否应该提供支持?提供怎样的支持?《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一书中指出:幼儿的确是天生的学习者,但他们要获得真正的学习和最佳发展,还需要我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师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幼儿的建构技能需不需要教师教?如果不教,幼儿可能会因为技能水平过低无法进行作品的塑造;如果教,又该怎样摆脱枯燥无味的教授过程?——这可能是令许多教师纠结的问题。其实,幼儿搭建技能的提升,本就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甚至是原地重复、螺旋式提升的过程。

在本案例中,教师面对一群小班上学期的幼儿,通过“幼儿主动学”来代替“教师直接教”。具体体现在:

同伴间模仿学习:幼儿建构技能虽然会有年龄段发展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幼儿在同一空间进行搭建,自然而然会相互观察、相互模仿。同样使用铁罐搭建,有的幼儿重视搭建速度、有的幼儿通过减速将火箭搭高、有的幼儿通过区分铁罐的正反面,使得搭建更稳固…

师幼互动间的启发与学习:利用游戏前导入、游戏后分享环节的讨论,教师层层递进抛出问题,引发幼儿回顾自己游戏过程中的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的原因,反思自己的做法,相互交流好的方法,在集体中传递经验,拓展方法,共享智慧。

[我要纠错]
[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策划 整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山东教育者手记|王丹:“火箭”发射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