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临沂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 徐晓丽
再读徐则民老师的《做温暖的陪伴者——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与行》一书,发现有些内容印象依然比较深刻,也有些内容几乎没有读过的印象,再次阅读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关注的点随着实践和经验的累积,理解更深刻了。
这本书记录了徐老师30多年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读到徐老师不断进行反思性实践的过程,看到徐老师教育过程中的爱思考、爱记录的好习惯、敏锐的问题意识、勤于实践的行动力、思辨能力和研究孩子的意识。一边读书,就好像一边在和徐老师对话,书中有大量的实践案例,尤其是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问题,真的是会让我一边读一边停下来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想?怎么做?以下是我的阅读思考,和大家分享。
做温暖的陪伴者,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不仅一次听到徐老师在分享中提到赵赫老师的故事。赵赫老师在一次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带班的每一天,我规定自己一定要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班级中的每一名幼儿有单独对话的时间。其实,和幼儿聊天的时间可长可短,内容也可以不着边际、海阔天空。关键,我希望我的陪伴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她)的重视,我也是每天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更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读到这里,你是否和我一样在回想自己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时的状态,有没有真的关注到每一个,不仅仅是点名答到的那种?你是否也在此刻告诉自己,也要努力去做到每天真的用心关注到每一个?是的,孩子是有灵气的,他可以很轻松地捕捉到今天老师有没有很爱我,小到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气,所以就从当下开始,去做那个可以真正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老师吧。
我也想到今早刚走到户外,乐乐小朋友第一时间发现了我,大声地和我问好,他开心地告诉我他跳绳又进步了,可以连跳4个了,并迫不及待的展示给我看,我立马稍作夸张且开心地回应他的进步:“厉害啊,一个周末没见,你都可以连跳4个了哎,这也太厉害了吧!”
“你是不是周末在家努力练习了啊?”
他很骄傲地说:“对啊!”
我开玩笑说:“原来你就像大家说的那样,在背后悄悄努力,然后来惊艳我们啊!”
他笑着嗯嗯地直点头。
互动完,他开心地继续跳绳,都忘记数个数了,这时候大概个数不再重要了吧,因为他每天的努力都远远超过50个。我也在想,我们成人如果被赋能,会能量很高,孩子其实也是如此。那就从当下开始,做个可以随时赋能孩子,给孩子带来高能量的老师吧。
做温暖的陪伴者,要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正如徐老师在书中所说:“游戏观察是解读幼儿心灵秘密的钥匙,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一面镜子”,徐老师用某个班级老师在户外积木区观察孩子的实践告诉我们:一定要有主动观察、静心观察的意识,并基于对孩子的观察、记录,有意识调整自己的观察重点,确保有更多机会走进每一位幼儿。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相信幼儿,才会更放手地把幼儿交给时间与机会,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活动。而我们老师在游戏中看得越多,就越能走近幼儿,也就越能找到适切的方法去回应幼儿、支持幼儿、欣赏幼儿......
做温暖的陪伴者,要睿智施教,让教学更有意义。
“习得,比学得更有意义”“让淘汰者’重生’”“由一场’看图编故事’决赛引发的思考”“提升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来源于教育过程的实践和思考,带给我一波又一波直击内心的叩问,就如徐老师书中所说,常问自己:“今天孩子需要什么,作为教师,我看到了吗?”“今天孩子该怎么学,作为教师,我该怎样教?”让“基于幼儿的实然状态进行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带着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去陪伴孩子、观察孩子、研究孩子,努力成为拥有一定专业话语权的教师。
愿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有着温暖故事的一天;愿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能量满满的一天;愿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成为我们和孩子美好记忆,让我们深深怀念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