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定向师范生③ | 我陪孩子过暑假

:2025年10月11日 南通教育
分享到: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向生卢思阳赴袁庄镇开展暑期助学,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教育,践行“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使命。

“我是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

愿以青春作桨

在乡村教育的长河里摆渡希望”

作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七年贯通”

乡村教师培养项目的在读学子

卢思阳循着“定向之约”的指引

响应学校号召 投身助学行动

在如东县袁庄镇 夏日的乡村校园

书写着当代师范生的责任与担当

承定向之责 赴乡土之约

从踏入通师高专的第一天起

卢思阳就被学校

“厚植教育情怀 培育乡村火种”

的培养理念深深影响

当学校发起“定向生袁庄助学计划”

号召学生助力如东县

“振兴袁庄教育”模式推进时

卢思阳第一时间报名参与

彼时 袁庄镇孩子因家长忙于生计

暑假缺乏看护与学习引导

城乡学校“一对一”合作虽在推进

课外辅导 兴趣拓展等环节仍需补充力量

通师高专乡村教师定向生

袁庄助学项目便在此背景下开展

作为七年制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实践延伸

项目组建定向生志愿者团队

针对性设计四类课程

既填补孩子暑期成长空白

也为城乡教育合作补位

践行 “从乡土来,回乡土去” 的使命

“学校 ‘下得去 留得住 教得好’ 的信念

现在正是践行的时候”

她和小伙伴们放弃暑假休息

把绘本 实验器材和精心设计的教案

装进背包

每天准时出现在袁庄的校园里

用脚步丈量着“定向之诺”的距离

融专业所学 筑成长课堂

“卢老师的课总能藏着新花样!”

卢思阳将专业技能灵活融入助学课堂

文学课时 她结合如东方言特色讲解古诗意境

让孩子们在乡音中感受文化认同

数理课后 她设计“农田里的测量”实践活动

把抽象公式与乡村生活紧密联结

手工课上 她带领孩子用麦秆 芦苇创作

既锻炼动手能力 又传承本土农耕文化

针对部分孩子基础薄弱的问题

她借鉴学校“分层培养”经验

推出“小目标进阶法”

为每个孩子制定阶梯式学习任务

完成后贴上“成长星”

同时组织“同伴互助小组”

让学得快的孩子当“小老师”

……

以真心陪伴 暖乡土童心

乡村的这些留守的孩子们

暑假里更显孤单

于是 卢思阳和助学团队一起

发起“成长手账”活动

每周和孩子们互换手写信

记下“想和爸爸妈妈说的话”

“长大后的梦想”

结合如东县“情感德育”推进要求

利用课后时间组织“故事分享会”

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打开心扉

三年级的小语因父母在外务工

沉默寡言

卢思阳注意到后

每天陪她读绘本 练书法

还和她约定“每周记录一件开心事”

暑假下来 小语不仅主动在课堂上发言

还当上了“故事分享会”的主持人

……

聚青春力量 续教育薪火

在学校的统筹与助学团队的协作下

卢思阳和其他志愿者们形成了

“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心理陪伴”

的暑期服务模式

他们把在袁庄遇到的问题整理成案例

让暑期乡村实践成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活教材”

该案例也成功入围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彰显项目在乡村教育实践中的示范价值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作为通师高专定向生群体的缩影

卢思阳和她的小伙伴们用行动证明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范式”

正在孕育着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

……

来源: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市教发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单学艺、盛呈燕

校对:柏静

审核:陈新荣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乡村教师培养 南通师范高专 定向生袁庄助学 项目实践 乡村振兴教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我是定向师范生③ | 我陪孩子过暑假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