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授闻昕参与南水北调研究,徒步勘察,攻克关键技术,保障工程运行。研发多能互补系统,提出新规则模型,助项目并网。践行自主创新精神,支撑国家能源转型。
闻昕是河海大学青年教授,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亲身参与者。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的调度与安全运行一度是全球水利领域公认的“无人区”。2009年,还在读博士的闻昕便毅然投身这一超级工程的研究。他曾历时近一个月,徒步勘察千余公里,走遍东线每一条河道,采集第一手水文数据,为后续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东线工程从建成试通水步入稳定运行,闻昕带领团队持续攻关,先后破解了复杂江河湖站联合优化调度、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水力应急调控等多项核心技术难题,为工程连续九年安全优质运行提供了关键支撑。2021年,他参与研发的东线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大型梯级泵站群工程体系的自动调度决策,南水北调江苏集中控制中心也由此启用,这一成果为国家水网数字化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场“江河大考”,那么承担北盘江水风光多能互补系统的研发,则无疑是一场“能源硬仗”。面对我国首个流域梯级多能互补试点、毫无先例可循的挑战,以及仅剩三个月的汛期节点,闻昕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百余天,突破多能互补调度规则与模型关键技术,提出了国内外首个适用于流域梯级的互补调度规则与专业模型,为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奠定基础。
这些重大成果的背后,是闻昕对“自立自强”科研精神的深刻践行。他坚信,进入水电科技的“无人区”,唯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突破困局。从南水北调的“江河守护”到多能互补的“能源破局”,他始终瞄准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不仅支撑了南水北调连续九年的安全运行,更推动我国水风光多能互补这一创新模式走向国际,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