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在长小举行

:2025年10月16日 南京教育头条
分享到:

“苏教名家”曹海永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举行,分享“回到根本办教育”主张与实践。专家点评给予高度评价。

“苏教名家”

第三期培养对象曹海永

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

顺利举行

金秋十月,学韵流长。2025年10月15日,“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曹海永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报告会由南京市教育局高师处副处长钱介荣主持。

一、活动启幕

群贤毕至,共赴盛会

报告会荣幸地邀请到多位领导嘉宾莅临指导,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李辉、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罗文娜、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邵静、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林虹、玄武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潘舒、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章伟。

会议特邀三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组成权威点评组,他们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项贤明;《江苏教育》杂志原主编、编审,江苏省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张俊平;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成尚荣。现场参会的还有玄武区各小学分管校长、中层管理者、骨干教师,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代表,以及南京市各区、各直属学校的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学术盛事。

二、领导致辞

擘画蓝图,寄予厚望

会议伊始,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李辉作重要讲话。他首先对本次报告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曹海永书记作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予以高度肯定。

李处指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是推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它为全省优秀教师提供了展示教育智慧、凝练教学主张的高端平台,曹海永书记提出的主张“让创造力奔涌:回到根本办教育”,系统深刻、实践性强,正是这一工程育人成效的生动体现。他强调,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在于激发师生的无限创造力。他期望全体教师能以曹海永书记为榜样,勇于探索、守正创新,不断锤炼属于自己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

李处长希望南京市及玄武区能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苏教名家”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更多可资借鉴的“南京经验”和“玄武样本”。李副处长的讲话高屋建瓴,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调,也为全体教育同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主题报告

回到根本,让创造力奔涌

在热烈的掌声中,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曹海永作了题为《让创造力奔涌:回到根本办教育》的主题报告。曹书记首先深情回顾了其个人成长所依托的团队与平台,强调教育主张的生成绝非闭门造车,而是“在一所所学校、在办学实践与管理中不断历练、积淀和成长”的结果。

(一)价值判断:为何提出此主张?

曹书记指出,“让创造力奔涌:回到根本办教育”旨在回应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教育为何要回归“根本”,即聚焦教育的本质规律与人的本真发展;二是为何要追求“创造力奔涌”,即充分激发每一个生命内在的、自主的创造性表达。

(二)内涵建构:此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他阐释,“回到根本”是回归四大根基:“人”的根本,营造“心理安全区”,让师生敢于创造;“关系”的根本,培育“生命共同体”,凝聚协同创造的能量;“文化”的根本,营造“要好能好的磁场”,形成向往创造的气场;“教育”的根本,坚持“意义驱动”,激活持续创造的内生动力。他强调,守护好这个生态,创造力便会如泉水般自然奔涌。

(三)路径探索:如何实践此主张?

曹书记分享了三大核心实践路径:

第一,把育人品牌立起来。坚持全面育人与特色育人相结合,依托地域优势,深化馆校合作,推动“场馆育人”与“实践育人”,并成功申报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构建“脉动童年”课程体系。

第二,把课堂改革做下去。 学校独创并全域推行“登山式”课堂,引导学生攀登“实践之山、思维之山、创造之山、人格之山”,追求“实践顿悟、思维进阶、创造体验、人格觉醒”的四重境界。该成果获南京市“金陵好课堂”优秀实践经验特等奖,成为学校的教学品牌。

第三,把教师队伍带出来。他着重介绍了“像王兰老师那样带徒弟”的文化传承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兰心尚美”好教师团队,并实施覆盖全校的“责任导师制”,实现了“书记校长带行政管理队伍、特级名师带骨干队伍、骨干教师带年轻队伍”的立体化培养格局。他以亲身指导刘薇老师参赛并获省一等奖等生动案例,诠释了管理者“躬身入局”、与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四)未来展望:何以优化此主张?

面向未来,曹书记表示将从三个方面持续深化:一是进一步凝练教育思想,形成更为系统的办学主张;二是增强辐射引领,努力成为“苏派教育”有思想、有情怀、有方略的校长;三是建构“实践性学校发展范式”,追求“在小学里做大学问”的大气象,并形成标志性成果,致力于办有美学品格的学校。

曹书记的报告将深邃的思考与鲜活的实践融为一体,逻辑严密,情真意切,为“回到根本办教育”提供了富有启发的长江路小学方案,充分展现了“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的深厚学养、实践智慧、使命担当与创新魄力!

四、团队展示

三维并举,创新路径

随后,曹海永书记的核心团队成员依次登场,从思政育人、阅读育人、文化育人三个维度,生动展示了“回到根本办教育”主张的落地实践与创新成果。

徐妍副校长以《荟识六朝:思政育人的创新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学科+”课程嵌入、每月实境课堂及“小青莲”培养计划,构建了“有根、有行、有迹、有魂”的思政育人新范式,让文化自信在知行合一中植根学生心田。

赵昌竹校务委员分享了《1800书场:阅读育人的创新实践》。他创意打造“1800书场”阅读品牌,通过构建“三段九阶”阅读体系,并将阅读延伸至全学科及家庭场景,创新使用“阅读存折”等工具,让学生的阅读成长可见、可评,有效激发了全员阅读的内生动力。

刘薇副主任作了《兰心尚美:文化育人的创新实践》汇报。她深情回顾了学校六代师承王兰老师的“兰心·尚美”底色,阐释了将“师徒结对”升华为系统文化传承工程的创新之路。通过建立“三级研修团队”和“责任导师制”,学校构建了双向滋养、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展现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共生中卓越的教师发展图景。

五、专家把脉

高端引领,启迪深思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三位专家的高端点评。三位资深教育专家对曹海永书记的教育主张及团队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进行了深度剖析与专业引领。

项贤明院长从学理层面进行了精辟分析。他首先肯定了曹海永书记主张的价值,并提出了凝练教育主张的三个标准:重要、鲜明和新意。他建议,作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主张应超越单一学科,对整个办学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性。项教授特别指出,“创造力”培养的核心关键在于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他引用与许嘉璐先生的往事,论证了“自由”对于激发创造力的根本性作用,并鼓励曹书记在主张阐释中更勇敢、更突出地体现这一核心要素。

张俊平主编以媒体人特有的视角,用“观察·发现”、“审视·追问”和“厚望·期待”三组关键词分享了他的感悟。他回顾了曹海永书记二十多年教育生涯中始终如一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三种动人姿态。张主编认为,长江路小学的实践回答了三个根本问题:办的是“更高品位”的学校,呈现为“自在的生活场、和谐的人际圈、美好的精神家园”;做的是“更高品质”的教育,核心是“尊天性、合规律、享过程”;育的是“更高品德”的人才,其灵魂是“信仰、有趣与幸福”。他最后满怀期待地预言,曹海永书记必将成为“玄武、南京、江苏乃至全国小学教育的一座高峰”。

成尚荣所长用“我参加、我支持、我学习”表达了对此次报告会的高度肯定,盛赞这是他听过的“苏教名家”汇报中“最好或最好的之一”。他将曹书记的主张精辟地归纳为三个“回归”:一是回归价值本源,将“创造力奔涌”置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下审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二是回归机制探索,精准抓住了激发师生“内在动机、动力、志向与抱负”这一核心机制;三是回归方法论,突出“把队伍带出来”和“回到现场”两大实践抓手。他建议未来可在“解放实践”和确立“人人都是名师”的愿景上进一步深化,最终将一切创造的成果落实到培育“创造性儿童”这一根本目标上。

三位专家的点评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充满远见卓识,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将整场报告会推向了高潮,也为长江路小学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总结展望

凝聚共识,共绘新景

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是“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深刻体现个性化教育理念和原创性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更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本次报告会系统展示了曹海永书记的教育思考与实践成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声明:

▍来源: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欢迎你

▍编辑:薛然

▍责任编辑:王晓燕

▍值班主任:夏璐

▍图: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苏教名家 曹海永 教育主张 回到根本 让创造力奔涌 课堂教学创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南京市“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在长小举行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