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轩、董家宁夺得世界机器人大赛东盟地区锦标赛"智慧城市"项目中学组金牌。
日前,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东盟地区锦标赛在广西圆满落幕,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初级中学的刘一轩、董家宁同学,在科创信息中心主任、教练张健平的指导下,不畏强手,与高中生同场竞技,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夺得“智慧城市”项目中学组金牌。
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
初中生逆袭勇夺金牌
世界机器人大赛被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是教育部认可的“白名单”赛事,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本届大赛作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同期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近10个国家的6000余名精英选手同台竞技。比赛中,刘一轩和董家宁两位同学沉着应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斩获来之不易的冠军,其金牌不仅凝聚了师生的智慧,更是辛勤汗水的最佳见证。
谈及此次夺冠,张健平教练感慨良多。“如果用词语形容他们的这次成绩,我认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非常不容易,克服了困难并且超越了自我。”张健平介绍,为备战此次高级别赛事,师生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针对广西与南京的气候差异以及比赛的高要求,团队从暑假八月中旬就开始了为期两周的集中训练。进入九月后,更是利用每天放学后和周末的休息时间进行高强度、系统化的备赛。张健平告诉记者,参赛不仅是技术上的比拼,更是对心理素质、临场发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考验。尽管指导老师无法进入赛场,但赛前充分的预案准备和心理建设,为学生们独立应对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城市”项目挑战重重
稳定性与精准度是关键
据悉,本次刘一轩、董家宁同学获得金牌的是“智慧城市”项目,该项目对机器人的稳定性、行动的精准度以及任务的完成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张健平解析,该项目比赛场地比以往机器人项目更大,对机器人行进路线精准度要求更高,且采用视觉传感器识别路线,相较于传统光线传感器或寻迹方式,视觉系统对环境更敏感,微小偏移就可能导致车身大幅偏离轨迹。同时,不规则沙袋投射等任务,对机械结构设计和动力装置稳定性也是巨大考验。团队为找到合适弹射皮筋,尝试数十种,赛前还坚持每日更换以保稳定,期间消耗数百根皮筋。更具挑战的是,项目设置三个出发口、两个终点,由现场抽签定最终目的地,参赛队伍需在90分钟内完成路线规划、任务执行并确保机器人准确抵达终点。刘一轩和董家宁在比赛中的迅速反应与稳定发挥,成为夺冠关键。
科创与文化课相辅相成
优秀学子全面发展
记者了解到,刘一轩和董家宁同学不仅在机器人领域表现出色,在学业上也同样优秀。“两位同学在班级成绩稳定位居前列,均保持在前五名。”两位同学动手能力也强,性格活泼,未因竞赛训练而耽误文化课学习,形成了竞赛与文化课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家长们的支持也为孩子们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提供了重要动力。
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在科创教育方面已有颇多投入,成果初显。除了此次世界机器人大赛东盟地区锦标赛的金牌,学校的高子淳和张少珲同学在更早前还代表江苏省参加了教育部的全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并在全封闭、现场出题的严格赛制下,从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仅有两个名额的“创新之星”奖项。
目前,学校每周三固定开设一小时科创社团课,所有参赛队员则利用每周五放学后进行训练。暑假期间还会组织连续的集中式集训。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创活动、接待外地师生参访交流等方式,积极营造科创氛围,旨在点亮更多孩子的科创梦想,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作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张健平教练表示:“我们希望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不仅让它在学校发光发亮,更希望能带动区域内更多有理想、爱好的孩子收获成长,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少年志编辑 王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雪瑞
校对 胡妍璐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