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选科是此次新高考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与决策权交给学生的良苦用心,是对人本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高中生选科是此次新高考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与决策权交给学生的良苦用心,是对人本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审计大学校长刘旺洪为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中生怎样科学选科
首先,高中生和家长应该仔细研读我省新发布的选科政策,明确选择与决策的主体是高中生本人。
考生家庭和所在学校是重要的信息支持系统,为考生进行理性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特别是考生家长应该充分地收集信息,理性地解读信息,客观地研判信息,不以个人好恶,武断地为考生做决策。高中生应该勇敢而智慧地承担起选择的责任, 理性而不盲从。
其次,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选科其实质是决策,高中生作为决策者,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知己知彼,用整体性思维综合考虑内外因素,在尽可能收集政策信息的基础上,获取专业的建议,判断信息的价值,去伪存真,找到科学的选科策略,避免走弯路。
知己——
一要 科学地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以及未来的提升空间 。参考高中阶段历次考试的平均得分,着重关注自己的位置,不局限于班级或学校的范围,最好能够参考全区、市乃至更大范围的统考情况, 考试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二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倾向。考生和家长应多了解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借助兴趣测评的道具、游戏、测试等,合理解读、科学验证测评结果,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兴趣倾向。
知彼——
全面地了解心仪的大学所发布的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不同专业对于科目选择的要求不同,以江苏的“3+1+2”为例,对于首选科目,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或者必须选考历史。对于再选科目,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必须再选化学,或者必须再选政治;有的专业则要求考生的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均须选考等。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掌握准确信息,根据心仪大学发布的要求进行选科,万不可凭经验主观臆断。
怎样在大学里成长得更好?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有句警言:“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 为实现从“伏案”到“站立”到“瞭望”的华丽转身,我建议, 高中生在知识储备、学科素养提升上要炼“脚力”“眼力”和“心力”。
脚力就是去粗取精的自学能力;眼力就是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心力就是聚沙成塔的恒久坚持与目标感。根据我的观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包括思维转化、逻辑推导、人文素养等等,其潜力越高,提升空间也就越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职业规划可以算作专业选择的衍生,是在专业衔接基础上更长远的考量因素。
以我校2019届近4000名本科毕业生为例,截止2019年6月底离校之时,564位同学选择了国内高校继续读研,其中进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双一流名校的学生达到了324人;393人进入能源类、通信类、金融类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根据我们的追踪,这些毕业生无论是选择国内国外升学还是进入企业历练,都有具备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胸怀远大,视野宽广,目标长远,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和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毅力与韧劲。我想,这也是高中生最应该培养的品质。
我认为, 高中生重视职业规划意义深远 。 高中生需要更多地了解职业信息,更早地开展职业体验,对所学专业、今后职业有更清晰、更客观的认识,从而择其所乐,乐其所学,学以致用。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