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队获“苏超”亚军,市政府欢迎。南通足球底蕴深厚,致力青训,构建科学体系,多渠道培养人才,助长职业足球。目标:高质量发展,成城市名片。
1日,南通队获首届“苏超”亚军。2日下午,我市举行欢迎会迎接球队凯旋。

从出乎意料的首战告捷,到点球大战的惊心动魄,南通队的征程绝非坦途。他们用拼搏与热血为城市而战,让光荣属于南通!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是南通多年的光阴沉淀、无数人的足球梦想,以及对足球矢志不渝的热爱与耕耘共同熔铸而成。

丰沃土壤
足球深植城市基因
一百多年前,足球“火种”在通城悄然埋下。
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先贤张謇毅然兴办了300多所学校,并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文武兼修、体魄强健的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南通每所学校都建起了新式操场,足球更是成为各校普遍设立的体育项目。

△拍摄于百多年前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足球队员合影
这些举措为南通体育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孕育了7位奥运冠军、24位世界冠军,累计荣获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金牌111枚。“体育之乡”,成为南通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同年7月,南通市被江苏省确定为唯一足球改革试点城市。
抓住改革机遇,大力发展足球。我市先后出台两轮《南通市足球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连续三轮研究出台对职业足球的扶持政策,为发展足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南通长江体育公园“长江最美足球场”
——“家门口”的球场越来越多。南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十四五”初的2.92平方米提升至4.61平方米,增幅全省领先。至2024年年底,全市拥有足球场共1123片。
——青少年足球成绩亮眼。共获得国际邀请赛冠军1个、“二青会”亚军1个、全运会第四名、全国总决赛第四名2个、全国青少年联赛亚军4个以及省运会、“省长杯”等省级赛事冠军15个、亚军8个。
——足球教练队伍日渐壮大。全市现有国外留学教练员7人、江苏足协E级教练员280人、D级教练员160人、C级教练员40人、B级教练员5人、A级教练员2人,足球国家二级裁判员160人、一级裁判员25人、国家级裁判员3人。
——社会足球欣欣向荣。全市社会注册并常年参赛的足球俱乐部85家,社会注册球员6990人。全市业余足球赛事达680场/年,参赛队员约3000人/年;现有球迷会19家,球迷会成员2万余名。

△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南通二中女足摘得高中女子组桂冠,海安博文男足勇夺高中男子组亚军,南通二中男足亦获得高中男子组季军。图为南通二中女足。
足球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基因里,不断滋养着江海儿女。
校园足球
十余年育苗终成林
“苏超”中,南通输送的球员不在少数。黄蒋大亚、季桑楠、赵东旭、孟振四位球员皆为岔河小学输送。看到从小培养的孩子在“苏超”光芒四射,如东县岔河小学足球总教练祝宗明感到非常自豪。

黄蒋大亚在踢球

前排右一季桑楠
2010年,岔河小学明确了“发展校园足球”的方向。可是,现实三重困境也摆在了眼前:家长担忧踢球影响学习、专业足球师资匮乏、训练场地与时间难以保障。
怎么办?如东县教体局将岔河小学列为“县队校办”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场地与器材更新;南通市体育局将其定为“足球训练基地”,定期派专家指导训练,为优秀苗子提供赴市队集训机会。学校训练不占用上课时间,将足球纳入体育课常规课程,编写《魅力足球》校本教材,保证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组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梯队筛选精英队员。岔河小学向省市专业队输送了30多名队员,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12年校园足球联赛时的季桑楠和黄蒋大亚(图中)
这只是南通校园足球的一个缩影。
2015年,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在南通二中成立“校足办”。安排男、女共22个单年龄梯队分布于七所中小学,承担足球项目“市队校办”建设。南通连续14年举办“校超”,成为全省为数不多拥有男、女全年龄段精英梯队的城市,实现了足球运动员“小学—初中—高中”整建制升学。
南通二中是全省唯一男女足均获得江苏省“省长杯”冠军的学校,更输送了包括前国脚张晓彬、张卫等在内的大批足球人才。十里坊小学半数以上师生常态化参加足球运动,更为“苏超”输送了程鑫、季桑楠等7名球员。

△程鑫、季桑楠参加精英联赛冠军全家福
近年来,我市在全市小学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项目,共布局100所足球特色项目小学,覆盖近15万名小学生。
南通被教育部授予全省首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共有241所学校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南通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称号,全国地级市唯一。
多年青训
职业熔炉淬炼成钢
“苏超”南通队的队员主要来自南通海门珂缔缘和南通支云两家俱乐部。他们的出色表现是南通本土青训的最佳“注脚”。

10月30日下午3点,在珂缔缘足球训练基地,10岁的李骏泽头发被雨水打湿,动作依然敏捷。他笑着说:“希望我能像大哥哥们一样为南通争光。”
“足球青训只能久久为功。”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招生办主任董辉介绍,在政府支持下,俱乐部与11所小学、幼儿园合作搭建竞赛体系选苗。十多年来,入选精英梯队的孩子免费接受青训。俱乐部为球员提供考裁判证的机会,在教育部门支持下畅通升学渠道,并通过足球援疆,为国家足球事业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珂缔缘已向中国足协各年龄段青少年训练队输送了超过160人次的球员。30多名持证教练员中,有7名是自主培养。

△海门珂缔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11梯队的4名小将入选国字号训练营
陈正、柳烨、胡书铭、花志成、谢嘉鹏、薛天、王耀辉、王凯旋等十多名“苏超”球员均出自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支云与近20所足球特色小学、幼儿园合作,下沉优质教练资源,助力学校开设课程、开展训练、完善校队、举办赛事等,让足球在校园扎根。
“把最好的苗子挑出来。”我市探索建立体校运动队、校园足球、支云和珂缔缘俱乐部青训及社会俱乐部多方共建培养选拔机制,形成了从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的完整青训体系。

△训练场景
曹翔创办的南通飞翔足球俱乐部,今年学员翻了一番。他表示,看到家乡足球氛围越来越好,非常欣慰。艾星足球俱乐部总监张建每周送足球课进校园,“让更多孩子了解足球、选择足球,南通足球才会更好!”
南通现有13家注册的青训社会机构,其中有近百名教练员,数千名常训学员,已成为南通足球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注重长远
擦亮南通足球名片
站在新的起点,南通有了更高的目标。
“我们希望未来能在更高水平的舞台上展现南通足球的风采!”市体育局局长江华表示。
当前,我市正深入研究南通市足球高质量发展规划,计划用10年时间完善足球基础设施,构建更加科学的青训体系,扩大足球人口规模,让足球成为南通的亮丽名片。

△海门区海南小学的女足球员们
9月底,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细则》。细则明确,省级传统特色学校、市级体教融合重点学校、设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具有传统优势项目的高中及校园足球重点学校等,均须至少设置1个专职教练员岗位,吸引更多体育人才投身南通后备人才培养。
曾是岔河小学足球校队队员的时茂瑞,今年定向师范生毕业后成了母校的足球教练。“我们努力让球员有更多升学渠道。”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徐岗说,体育、教育部门与南通高校积极谋划,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衔接的足球人才培养机制,拓宽足球青训人才出路。

△今年6月18日,程薛坤、郭凯楠、张奕安、薛天翼、李董镭返回母校参加毕业典礼。
昨天早上7:30,在“南鸟巢”附近的球场上,数十名小球员在秋风中奔跑、拼抢。他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专注,或许,当中就有南通足球的未来之星。
南通,这个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的体育之乡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足球的崛起摸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这条路,始于足下,通向远方。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盛呈燕、单学艺
校对:苏陆琴
审核:陈新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