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胜梅调研教育工作,视察了3所学校并召开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云燕等参加调研。
近日,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常胜梅调研教育工作,视察了3所学校并召开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云燕等参加调研。
3月20日,常胜梅一行首先来到省泰州中学老校区,视察了安定书院、校史陈列室和泰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 随后视察了省泰州中学新校区,听取了董健校长关于学校总体情况、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工作思路等方面的汇报。 视察结束后,常部长谈了四点感受: 一是学校底蕴深厚。学校从宋代教育家胡瑗先生“明体达用”的教育理念出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二是学校大气。不仅校园硬件设施大气,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老师大气,能将学校利益、学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三是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灵气。通过弘文馆、文化艺术节、校本课程等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气; 四是学校管理有锐气。无论是制度措施层面的改革创新,还是对教师精、气、神的培养和团队建设,都能充分发扬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 同时,常胜梅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立足高起点,打造名校。学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要始终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这三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同时,学校要跳出泰州,在打造更多特色教育品牌、提升学生眼界方面继续深入推进。 二是要立足教书育人,打造名师队伍。学校历史上有众多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校长和名师,要把发挥名师效应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名师的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要注重教师意识形态的培养,以主流意识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是要立足培养合格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促进学生学习达标、体质达标、心理健康达标,同时希望学校通过不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教会家长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月22日下午,常胜梅一行视察了碑林广场、学校阅览室、益清大道、“泰微课”资源室、教学走廊和学校食堂等。 视察结束后,常胜梅要求:学校要安全、平稳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月22日下午,常胜梅一行视察了凤凰小学主题展厅、多功能报告厅、开放式图书馆、塑胶运动场、风雨操场、食堂、教室等场所。 视察结束后,常胜梅特别嘱咐:随着学校周边环形道路的建设完成,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 视察结束后,常胜梅一行来到市教育局召开座谈会。 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就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向常胜梅作了简要汇报。 一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开启“泰州速度”。 二是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创造“泰州模式”。 三是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呈现“泰州样式”。 四是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筑就“泰州高地”。 五是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泰州特色”。 六是泰州人民圆梦“泰州大学”。 七是“泰微课”开拓“互联网+教育”的“泰州路径”。 八是教师全面全员培训形成“泰州体系”。 九是关爱特殊学生群体体现“泰州温度”。 十是泰州卓越教育体系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泰州蓝图”。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学校党建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撑保障功能进一步彰显。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创新实践载体,“一校一品”党建文化特色更加鲜明。 一是“第一责任人”工作履职到位。 二是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到位。 三是纪检监察组织监督责任履行到位。 四是党政联席会工作督导到位。 一是守好学校思想主阵地,切实担起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 二是完善系统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全力维护泰州教育良好形象。 三是加强教育宣传传递正能量,努力唱响泰州教育“好声音”。 奚爱国汇报结束后,常胜梅用“震撼”一词谈了三点感受: 一是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的程度令人震撼。坚持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服务保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二是教育创新成效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令人震撼。普通高中“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改革全面展开,教育内涵建设得到新加强,区域推进素质教育自成一体,卓越教师培训体系向全国推介,“泰微课”工程和“泰州教育大阅读”声名远扬。 三是我市教育取得的工作成果令人震撼。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很多工作在全省有位置、有影响。学前教育优质园的创建全省领先,义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全市高考成绩再创新高,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捷报频传,高等教育实现质的大提升,泰州“教育之乡”优势持续放大,教育强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最后,常胜梅对泰州教育提出四点希望: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我市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泰州的品牌,如何继续做大做强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守住已有成绩,也要在巩固扩大品牌优势上下功夫。要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打造特色、争创名校,以品牌名校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全力打造我市高等教育的优势。高等教育在我市起步晚,如何迎头赶上是一项重大任务。既要培养人才,也要让人才留得下来。继续加强我市高校学科建设,使高校专业设置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产业。 三是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制高点,如何长期把握是一项重大课题。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都应强化教书育人职责。加强教师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办学育人的正确政治方向。毫不松懈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突出抓好课堂、讲坛、网络等阵地建设,不给违法、有害言论任何传播空间。 四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基础。 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要全面履行“两个责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保持教育系统的清风正气,树立教育战线的良好形象。要大力宣传各地各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