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中国史学科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高端人才、高级别奖项等方面成绩显著,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史学科创建于1952年,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著名历史学家祁龙威、卞孝萱、葛兆光等名师先后在此任教。1982年,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中国史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7月获准设立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中国史一级学科,淮扬文化研究中心于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史学科现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自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中国史学科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高端人才、高级别奖项等方面成绩显著,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0余项,横向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
一、岗位要求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修养,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3.符合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招收条件。
二、招聘专业(研究领域)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专门史(扬州学派与中国学术研究史)等。
01中国中古史研究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上溯两汉,下延隋唐等相关历史时段。研究领域与内容涉及到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各方面,尤其注重该时段之区域社会、跨区域社会互动与文化交流、家族文化、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革新、社会群体聚散与文化变迁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联系导师:王永平、李文才
02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兼及近现代以来相关内容。侧重于古代史学理论(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研究,古代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对近现代以来史学发展进程的作用与影响研究。
联系导师:王嘉川
03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与口述史研究
运用现代口述史的方法,对扬州清曲、扬州玉器、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抗日战争老兵等口述历史采访,以挖掘近代以来区域社会发展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和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积极参与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区域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为古代文化的现代传承做出一定贡献。
联系导师:周新国
04中国近现代秘密社会与当代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研究
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中的秘密教门和秘密会党,探索其源流、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分析近现代秘密社会与当代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成因、活动规律及其社会治理。
联系导师:吴善中
05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与扬州学派研究
清代学术为中国学术总结期走向近代学术的转折点,继吴、皖二派而起的扬州学派既是总结期的代表,其后期学术又是近代学术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与近代学术,都必须关注扬州学派的核心人物及其学术成就。
联系导师:刘建臻、朱煜
主要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学教育发展、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与传媒理论的实践、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路径与趋势、中国近现代教育经济管理与发展等。
联系导师:程结晶、朱季康
07中国管理思想史与商业伦理研究
在中国史的引领下,依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思想与商业伦理专委会”平台,以中国管理思想史为脉络,结合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重点考察中国本土管理思想与商业伦理,挖掘本土企业的文化基因、提炼中国情景的伦理之道,促进形成中国本土管理思想与商业伦理的学术与实践体系。
联系导师:陈耀
三、待遇及政策
1.博士后人员实行年薪制,学校承担五险一金,各项合计约为25-30万元,在站期间的研究成果可按学校规定享受科研奖励。外籍博士后年薪按协议执行;
2.博士后人员进站后,学校予以认定中级职称,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3.开题通过后,可获得1-3万元的科研启动费;申报并获批国家和江苏省各类计划和项目后都有不同类别的资助;可依托学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站期间的研究成果可按学校有关规定享受科研奖励;
4.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可申请留校;
5.享有学校统一提供的青年教师公寓或租房补贴(1.2万/年);
6.在办理落户、医疗及子女入园等方面全力做好保障。
四、申请程序及方式
1.请将应聘材料发送至站点联系人邮箱,应聘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及近3年学术成果证明材料,由学院组织评议小组进行考核;
2.考核合格后,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进行数据采集,并提交相关材料(进站所需材料详见博士后网站:http://rsc.yzu.edu.cn/bshgz/info/1091/1497.htm);
3.学院提交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完成进站备案手续。
五、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514-87971302
Email:ydzhangjin@126.com
联系人:于老师
电话:0514-87975517
Email:21893537@qq.co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