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共创南京工程学院美好明天!
一、学校概况
南京工程学院位于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占地近3000亩,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优越,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国际化”办学定位,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密切行业产业,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应用人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27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引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并为其搭建施展才华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共创南京工程学院美好明天!
二、优青(海外)项目
(一)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支持措施
1.国家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科研经费100-300万元,资助期限3年。
2.学校支持
对于入选该项目计划的,除享受国家、江苏省相关政策待遇以外,根据入选人才来校工作情况,还可享有以下待遇。特别优秀者,可一人一议。
1.聘任岗位:对入选者直接聘至教授岗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认定硕士生导师资格,保证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2.薪酬待遇:极具竞争力的年薪,业绩和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3.住房保障:提供优渥的人才特贴,提供3-5年校内人才公寓过渡住房,优先提供人才房。
4.科研配套:提供优良的科学研究环境与发展平台,提供200平方办公及实验室用房及相应配套设施,同时按照国家资助,学校3:1比例配套科研启动经费。
5.团队组建:支持自主组建团队,拥有人才引进推荐权。
6.配偶子女配套政策:根据配偶学历、专业情况,安排配偶工作,符合条件的纳入事业编制;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7.政策支持:优先推荐申报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项目,如入选,省财政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8.其他支持:发放“紫金山英才卡”,持卡人可享受健康医疗、家政服务、地铁通勤、机场高铁贵宾、体育场馆、文旅景点、司法公证等公共服务。
另:依托我校申报进入会评阶段但未最终获得支持的,学校将优先引进,直接聘至教授岗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科研配套保障。
(四)申请方式
1.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各学院(附后),并抄送至rcb@njit.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为“优青(海外)申请+高校人才网”,我校将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我校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我校将派专人指导申请人开展后续工作。【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2.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于2025年8月1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要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
https://grants.nsfc.gov.cn/
4.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南京工程学院,由南京工程学院审核后,于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9月15日前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三、联系方式
1.人事政策咨询
南京工程学院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秦老师
联系电话:
86-25-86118042
18151005672
联系邮箱:rcb@njit.edu.cn
2.优青项目(海外)申报咨询
南京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处
联系人:曹老师
联系电话:
86-25-86118986
17855565320
3.各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 | 学科方向 | 联系方式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丁院长 025-86118266 朱老师 025-86118572 zhujy@njit.educn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李院长 025-86118275 梅老师 025-86118278 mp1129@njit.edu.cn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 | 薛院长 025-86118351 焦老师 025-86118355 jiaoly@njit.edu.cn |
电力工程学院、沈国荣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刘院长 025-86118398 朱老师 025-86118840 zhushengying@njit.edu.cn |
自动化学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 | 黄院长 025-86118322 周老师 025-86118315 zdhxzj@njt.edu.cn |
通信与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 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网络 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 朱院长 025-86118303 朱老师 025-86118121 zhulin@njit.edu.cn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黄院长 025-86118299 周老师 025-86118292 zhoujing@njit.edu.cn |
商学院 | 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 | 刘院长 025-86118383 张老师 025-86118386 zym_mia@163.com |
管理工程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教育学 | 张院长 025-86118381 丁老师 025-86118082 fanding@njit.edu.cn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风景园林 | 张院长 025-86118437 金老师 025-86118438 13986524@qq.com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设计学、戏剧与影视、新闻与传播 | 杨院长 025-86118770 杨老师 025-86118415 yangdong@njit.edu.cn |
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机械工程 | 张院长 025-86118978 林老师 025-86118979 tangyuanyuan1214@163.com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技术学院 |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 张主任 025-86118561 陈老师 18151008896 cheny@njit.edu.cn |
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 吴院长 025-86118972 李老师 025-86118974 2720211176@qq.com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龙院长 025-86118490 陈老师 025-86118495 372865131@qq.com |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翻译 | 袁院长 025-86118516 朱老师 025-86118512 412891343@qq.com |
数理学院 | 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物理学 | 崔院长 025-86118601 郝老师 025-86118472 735427564@qq.com |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