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指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学校...
10月25日,“运河联通世界 思政奠基未来——行走的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交流对话”活动在北京学校举办。由运河沿岸城市52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宣布成立。共同体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打造 “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文化共传” 的运河思政教育新生态。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指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学校承办。
运河沿岸城市52家单位共同发起
“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发起单位共有52家,秘书处设立于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成员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北京学校、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中小学,以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单位,形成了学段贯通、资源多元的共同体体系。未来,共同体将进一步向运河沿线城市推广。

由运河沿岸城市52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宣布成立。 受访者供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理事长陈光巨表示,大运河不只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部流动的史书、一座开放的博物馆、一种鲜活的文化形态。将大运河文化瑰宝融入思政教育,能够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说教走向深刻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建立。
据介绍,“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致力于成为“资源的汇聚池”,不仅能共享课程案例,更能整合博物馆、水利设施、文化遗址等社会大课堂资源;成为“智慧的策源地”,定期组织开展深度对话,研究各学段的有效衔接点,破解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中的难题;成为“创新的孵化器”,鼓励开发数字化、体验式的新项目,让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5-2026年度将实施4项行动计划
启动仪式上,共同体发布了“少年运河说”国际计划、“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流动的文脉”主题巡展与故事库建设等4项年度行动计划。
其中,“少年运河说”国际计划将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少年运河说”中英文演讲大赛、中外运河城市“云端对话”、“运河国际青少年对话”全球青少年优秀作品展等活动,并遴选优秀青少年作为“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使者”。

青少年们在活动现场进行表演。 受访者供图
“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将实施“运河思政教师研修计划”,每年组织“运河思政种子教师”培训,同时借助“运河文化教育共建共享实践平台”,开放“运河思政”“运河文化进校园”等系列课程内容。2026年启动首期培训,面向35所运河沿岸城市的教师,首批计划培养500名具备跨学科教学与实地导学能力的“种子教师”,为“行走的思政课”打造中坚力量。
“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将集成运河沿线所有教育基地的VR实景、研学任务和数字展陈,绘制一幅可游、可学、可感的“运河文化数字图谱”,成为“运河文化教育共建共享实践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
“流动的文脉”主题巡展与故事库建设活动,将发起以“流动的文脉”为主题的互动式巡展,走进各成员单位;发起“中国好故事—运河故事”“我的梦上太空系列—运河梦”等征集活动,构建持续生长的“运河故事数字资料库”,搭建跨国对话、文化互鉴和项目合作平台,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大运河文化。
擦亮“运河思政”品牌 打造思政教育新生态
活动中,专家学者、大中小学干部教师通过主旨报告、案例分享、圆桌论坛等方式,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运河文化传承、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运河思政”家校社协同育人等话题。在“运河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红色精神探源与数字传承赋能”两场分论坛中,来自运河沿岸城市的20余家共同体单位分享了运河文化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

活动中,专家学者、大中小学干部教师参与圆桌论坛。 受访者供图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长期从事大运河研究,特别关注运河船运、运河岸边生活的人。他说:“运河是人民的运河,当大学生带领中小学生一起行走在运河边,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能深深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感受到大运河让人民的心流动在一起。”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的北京学校,在开展“运河思政”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该校党委书记刘锦震表示,北京学校依托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推动运河沿线学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享思政课程资源、共研教学实践路径,推动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真正让运河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活泉源水。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于成文指出,近年来,北京教育系统深耕文化育人沃土,将运河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打造“运河学子百村行”等文化品牌活动,让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滋养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希望各共同体单位能够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阐释,擦亮运河思政育人品牌,探索协同育人全新机制,推动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共生,共同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