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托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往育婴员、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方向发展。
“01、02、03、04,判断幼儿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现在开始抢救。”指令声响起,只见学生双手精准定位在“模拟患儿”两乳头与胸骨交点,以标准频率按压,“01、02、03、04……28、29、30。”随即又将其头部侧转,清理异物,进行人工呼吸。如此五个循环后,“经过抢救,该幼儿指甲由紫绀变为红润,面色红润,瞳孔正常。”4月23日,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托育专业的婴儿急救实训课堂,记者旁观了这紧张的一幕。
与此同时,在北京昌平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托育专业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实习的第二个月,王明伟是其中之一。每天早上,她熟练地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和托育中心的老师一起开启一天的照护工作:帮助用餐,组织玩耍,安抚哄睡,冲泡奶粉……每当有孩子啼哭,王明伟用专业的手法将孩子抱起,温柔而耐心地进行安抚。轻声细语间,小宝宝的情绪渐渐平复。
2022年,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4所职业院校,成功申报全市首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托育专业”),并于2023年首批招生。目前,首批托育专业的学生已经陆续进入实习阶段,在真实的托育场景中,用专业知识陪伴婴幼儿度过至关重要的0~3岁时期。
在昌平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托育专业2023级学生王明伟带着一名刚刚会走路的小宝宝户外运动。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从学会“婴语”开始
2023年,赵嘉君报考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托育专业,成为全国首批托育专业“科班生”。早在选择专业前,她就因参与社区托育志愿活动,对行业萌生兴趣。“我觉得托育作为新兴专业,前景应该会比较广阔。”
在她看来,0至3岁婴幼儿的照护核心不在教育,而在保育。在近两年的专业学习中,她慢慢习得了“婴语”,才明白小朋友们在这个阶段处于语言系统发展的储备期,要听懂他们的咿咿呀呀其实有很多“门道儿”。除了幼儿看护等专业课程外,赵嘉君还系统学习了音乐、美术、舞蹈等早教相关课程。
因为喜欢小孩,王明伟报考了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近两年的学习,王明伟对托育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0至3岁是婴幼儿成长黄金期,每个阶段都有独特发展规律。不仅要注意对他们的安全看护,还要进行科学养育。比如培养小孩子的独立自主性,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培养他们的平衡感,促进他们的前庭发育……”王明伟说道,“这些知识其实是非常专业的,远超我最初的想象。”
2025年,王明伟开启了在托育中心的实习。在实操课堂上熟练掌握的给“假娃娃”换尿不湿、喂奶等操作,在面对“真娃娃”时却遭遇挑战。“我们在《回应性照护》这门课上学过,给小孩子换尿布需要小孩子先平躺。但是现实中的小宝宝才不会乖乖躺在那里‘任你摆布’。有一次,我刚准备给他换尿不湿,他就坐起来了,我一瞬间有些手足无措。后来还是托育中心的老师拿了一个小玩具逗他让他躺下,我才顺利完成任务。”
面对咀嚼能力尚弱、吃饭慢的孩子,王明伟会耐心地等着他,把一碗饭一口一口地吃完;遇到学步易摔跤的幼儿,她及时给予安抚与鼓励。“这么小的孩子需要的安全感更多,拥抱是一种提供安全感的有效方法,要多抱抱他们。其实小孩子哭闹无非也就是饿了或者想有人陪他们玩,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越来越能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在实践中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
在托育专业的课堂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假娃娃”作为同学们实训课上的教学工具。其中,有专门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操而设计的娃娃;还有内置芯片,可以模仿不同原因啼哭的娃娃,同学们可以把娃娃领养回去,课后也能模拟看护小孩。
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课堂上,托育专业的同学们正在学习婴幼儿急救知识。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托育专业的一大特点。
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托育专业,学生首先要学习婴幼儿心理学、卫生与保健等专业基础课。进一步还会学习回应性照护、疾病的预防护理等核心课程,比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拓展类课程,包括蒙台梭利奥尔夫感觉统合训练。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注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结合。
从大二开始,同学们会进到托育机构开始实习。“通过接触真实的孩子,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去发现、了解小孩的需求,学会如何给孩子及时恰当的回应。这就是回应性照护,不仅仅需要了解技能上的操作,还要更多地接触孩子。”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幼教学院常务副院长翁珲珲说道。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自身拥有一所幼儿园和一所托育园,均为北京市一级一类示范园。其中,北科婴幼学苑在2025年2月揭牌成为昌平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这也为托育专业的产教融合提供了条件,做到资源配置一体化、教育科研一体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施行双导师、双课堂制度,学生在课堂和园方同时学习。”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提倡“1+X”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学历证书,X是职业类的证书。将职业技能标准、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证书。“虽然目前只招了两届学生,时间比较短,但是培养的效果已经初露端倪。很多学生已经考取了保育师等职业证书。”翁珲珲表示。目前,正在读大二的王明伟就已经考取了保育师初级证书,希望未来可以进入到托育所工作。
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托育专业,大三只安排11周课程,然后学生会去到幼儿园托班、托育机构实习。如果实习期间表现好,园方满意,就可以双向选择直接毕业后就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加强实践的锻炼,学生一定是要能上手的。目前我们也在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考虑把实习期延长。”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浩然说道。
不只是看护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54万。在少子化趋势下,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服务民生,生育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张浩然表示。
2024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包括了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和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在内的多项内容。2024年起,北京市多个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陆续成立开放。
在托育专业成立以前,托育机构的教师往往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科学照顾上容易造成一些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冲奶粉时,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会使奶起泡。2岁之前的孩子的胃呈水平横位,不像成年人的胃有一些斜度。因此他们吃进空气后如果不及时拍嗝,很容易就会嗳气,孩子容易吃完就吐——这就跟我们的卫生与保健专业课联系起来了。”张浩然说道,“拍嗝也需要注意手法,孩子身体娇弱,如果力道太大拍到孩子的肾区就不好了。”
王明伟在托育园实习时为小朋友冲奶。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张浩然表示,托育专业教授的内容绝不只是看孩子。“现在托育领域提倡‘回应性照护’。我们的家长很容易焦虑,怕孩子饿着冻着,追着孩子照顾。但是‘回应性照护’作为一种科学的照顾方法,提倡从孩子的需求出发。”
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幼教学院的师资队伍中,就有研究心理学方向的教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进行学科队伍建设的时候,还会招聘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博士作为教师,从脑结构的角度,研究大脑的早期发展对孩子未来成长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科的专业程度。
未来,托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往育婴员、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方向发展。“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囊括心理学、教育学、膳食营养、卫生保健等多方面内容,还包括托育机构管理等。相比于社会上的一些短期培训,托育专业的学生更全面、更专业。”张浩然说道。
翁珲珲也提到,相比于社会上的短期培训,科班生学习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更强。“社会上的育婴培训,只是教授幼儿某一个阶段的照护知识,如换尿布、如何喂奶等。但是从学科的角度来讲,托育专业有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知识体系。更多地从幼儿的心理出发,从0岁的乳儿,到1-3岁的幼儿,分阶段地进行系统性的教育。”
托幼一体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就业选择
张浩然坦言,虽然国家大力发展托育事业,但目前很多托育机构在招生时仍然遇冷。“许多家长依旧对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看护不放心。”
为帮助学生拥有更多就业方向,托育专业也向着托幼一体化、复合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事实上,在2023年托育专业正式成立前,上述两所学校都已经在学前教育专业下开设了托育相关的课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1992年成立了少儿教育系,跟幼儿园、托班合作进行产教融合的培养,开设了相关托育方面的课程。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也在2023年前就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增加了托育类型的课程。
“托幼一体化是我们目前发展的方向。”翁珲珲提到,按照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0~3岁的幼儿看护属于托育专业,3~6岁的幼儿则对应学前教育专业。但是从产业方面来看,市面上的幼儿园也在向托育阶段下沉,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面向2~3岁的幼儿招生。
“我们正在打造托幼一体化的专业群,希望把0~6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打通。为此,学院设置了很多平台课,比如《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学前教育专业要学,托育专业也要学,师资共享、资源共享,让培养的学生就业面更广。”张浩然讲到。
此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还在进行交叉专业的培养。“比如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通过拓展选修课的形式教学生一些早期干预和教育的方法。同时探索开设专业微方向,比如今年开设的小儿推拿,让学生学习中医传统疗法,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多选择。”张浩然介绍道。
2025年4月,教育部更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位列其中。托育专业人才培养即将扩充至本科层次,也意味着托育专业将朝着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