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物医疗、新能源智能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的三名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实践案例深刻阐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创业十年并见证我国创新药的强势崛起;讲述中国汽车工业一路爬坡的二十年历程;回顾航天人在宇宙中书写的传奇故事……10月1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兴音乐厅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活动举行,来自生物医疗、新能源智能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的三名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实践案例深刻阐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0月1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自产业一线的科技人才分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实践案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分享创业经历,希望青年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此次参与宣讲的是北京艺妙神州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CEO何霆、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整车项目总监、高级工程师方侃以及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师贾阳,他们分别带来以《为“让癌症不再是绝症”——一名学生创业者的十年求索》《从梦想到远征:中国新能源
汽车与时代同行》和《浪漫的祝融》为主题的宣讲。
北京艺妙神州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CEO何霆分享研发创新药的故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航天员,很遗憾没有考上北航,于是走进了生物医学领域,这十年我一直在创业。”何霆分享了创业过程中的经历和难忘的事情。什么是基因细胞治疗?何霆详细为同学们介绍和科普,作为一名80后,何霆在学生时代就从事晚期癌症治疗基因细胞新技术研究,回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的十年历程,他内心充满敬畏,坦言这不是一个商业成功故事,而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用十年时间,将论文中的基因细胞药物技术转化为救命药物的真实历程。
回望中国创新药的发展,何霆介绍,十年前,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年批准数量仅10款左右。药品市场总规模不足万亿,创新药占比低于10%,严重依赖进口药物。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通常不足1亿美元,仅极个别药物能进入国际临床。而今天,中国的创新药强势崛起,2024年获批创新药达92款。市场规模近2万亿,创新药占比提升至24%。医保目录中国产创新药数量首次超过进口药……尤其在基因细胞治疗领域:中国临床研究数量占全球50%,治疗患者数稳居世界前二。
“这是一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跟随仿制到全球领先的奋进之路。”何霆表示,他和团队的故事,始于清华实验室,成于“让癌症不再是绝症”的使命召唤。他也热切地期待,在座青年们能够接过接力棒,加入这场生命的接力。
接受采访时,何霆坦言,此次宣讲并非启发学生们要像他一样走上创业的道路,而是希望通过自己艰难的创业经历让青年们能够把这些困难了解得更清晰、更具体,能够更高效率、更谨慎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决定。“只有很少的人适合站在创业的前沿,但每个人都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何霆希望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拥有最好的未来。
汽车研发、深空探测,科技人才分享拼搏故事
方侃目前主要负责新产品项目的开发工作,站上了母校校园的舞台,他感慨一瞬间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校园时代,并现场感谢了北航的老师们。他表示,过去的二十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一路爬坡的二十年:先跟着跑,再并肩跑,“如今在某些赛道上,我们开始试着领跑”。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整车项目总监、高级工程师方侃讲述小米造车的经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方侃用一个个小故事带同学们回顾了小米造车的经历,从V8s(自主研发电机)第一次上电起,团队陆续碰到了高速发热、振动、润滑冷却、效率、控制、齿轮胶合等各种无人区的难题,没有行业经验可借鉴,因此大家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突破创新,前后尝试上百个方案,屡败屡战,持续成长,最终获得成功。
“同学们,小米汽车的一步步研发历程,就如同大家在大学里做科研、搞项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每一次攻克难关,都是一次巨大的成长。”方侃希望小米汽车的研发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在大学里找到热爱的方向。
贾阳是一名航天工程师,演讲中他言辞幽默,不时引发全场笑声和掌声。从小学的经历讲起,他分享了自己如何走上航天科研道路的经历。“一个人小时候有梦想,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机会、有能力把握前进的方向,最后把工作与事业,兴趣与情怀结合起来,此人生之幸事也。”贾阳感叹道,他祝福学生们“以天为案,挥洒诗篇,云霄更上九重巅”。
“我最想传递的不是我在科研工作中多辛苦,而是想告诉同学们,我们在20年深空之路上所体会到的快乐。”接受采访时,贾阳笑着说道。
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师贾阳分享了自己如何走上航天科研道路的经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这是一堂令人振奋、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大思政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子超表示,此次宣讲非常鲜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战略安排的重要意义。也将激发高校四支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决心和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宏伟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李宇轩表示,这次讲座让他认识到成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要有信念、有信心和有想法。“在听何霆宣讲时,我就在想是否能把自己学习的通信知识也应用到生物医疗领域。今后我要向上仰望,和业界的前辈老师学习科研以及最前沿研究领域的知识。”李宇轩说道。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