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如遇见。济南一小学用“夸夸墙”引导学生,美化教室环境,学生行为改善。墙壁成为无声教育者,滋润童心。
教育,又何尝不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温暖的陪伴与真诚的相逢。在教室这方小小的天地里,老师以爱为犁,默默耕耘;孩子以心为种,悄然生长。我们彼此照亮,共同前行——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济南高新区春晖小学二年级(1)班班主任蒋娟这样说道。

“老师,墙壁在夸我学习进步了呢!”刚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就听见学生吕昊霖兴奋地一边说一边指着教室后面的“夸夸墙”。那面曾经光秃秃的墙,如今早已成为班级里最热闹的“对话场”,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班打造“德润文化墙”的初心。
开学初,面对孩子们课间追逐打闹、物品摆放杂乱的问题,蒋娟没有反复说教,而是琢磨着怎么让教育悄悄“藏”进环境里。她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把教室内外分成了多个板块:“室内夸夸墙”上悬挂着老师给予孩子们每一次成长中的小小期盼与进步,老师用温暖真诚的赞美,引导着学生去探寻美、追逐美、展现美。

室外的“文墨生香”专栏里,孩子们用爱心卡纸写下想对同学说的赞美,或者自己的小进步。
有一次,内向的梓晴在爱心留言上看到“梓晴朗读的声音真好听”,脸颊通红却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之后每次语文课的朗读环节,她都主动举手。调皮的小楚曾因为争抢动漫书被提醒,后来他在爱心留言贴上写下“我今天和同学分享了故事书”,自己还画了一个赞美的大拇指,我立刻在班里提出了表扬,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

教室后墙上“晒一晒小天地”里是孩子们的爱国手抄报,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天安门,还有“国庆快乐”“祖国生日快乐”等真挚的文字。
这些作品,是孩子们对祖国最直观的认知与最纯粹的热爱表达。爱国教育,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当孩子们拿起画笔,用心勾勒祖国的象征元素时,爱国的种子便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渐渐地,班级里的变化悄然发生:课间追逐的身影少了,主动帮忙的身影多了;随手乱扔的纸屑少了,整理书包的认真模样多了。孩子们每天都会围着墙壁驻足,这里的每一张卡片、每一句话、每一幅画,都像一位无声的老师,用温柔的方式传递着文明与善意。
原来,教育不必总是声嘶力竭的叮嘱,一面会“说话”的墙壁,就能让美德如春雨般滋润童心。这面充满温度的德润墙,不仅装点了教室,更见证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成为班级里最动人的教育风景。

责任编辑:王丛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最热文章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