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这一根植于泰山信仰与灵石崇拜的千年民俗符号,承载着“平安守护、美好安定”的朴素愿望,更蕴含着“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中华精神脊梁。为系统梳理其文化脉络,精准把握文创开发现状,探...
泰山石敢当,这一根植于泰山信仰与灵石崇拜的千年民俗符号,承载着“平安守护、美好安定”的朴素愿望,更蕴含着“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中华精神脊梁。为系统梳理其文化脉络,精准把握文创开发现状,探寻可持续的产业转化模式,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敢当会创”调研团队整合多专业力量,于7月12日至26日,分赴泰安、济南等多地的文化市场、博物馆、特色小镇、乡村田野,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展开立体化调研,以青春智慧助力泰山石敢当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溯文化之源
由15名成员组成的首批文化溯源分队于7月12日至19日就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现存形态等问题,至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石敢当小镇、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桑家庄村、泰山石敢当文博馆(泰山民俗博物馆)、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室及岱庙等地展开实地调研。
7月12日,团队来到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与馆长进行了深度访谈,系统观摩了馆藏的泰山石敢当实物及拓片。馆长向团队成员详细解析了石敢当从原始灵石崇拜到民俗文化符号的身份演变历程,并对比展示了山东本地与江浙、闽南等地区石敢当形象的显著地域差异。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传统拓片制作技艺,切实感受到该工艺的流程与价值。
团队成员在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参观学习
7月13日,团队前往石敢当小镇展开调研。通过记录其碑林石刻的形制与纹饰,团队成员发现石敢当造型多样,规格、材质各有不同,是生生不息民间文化的独特写照。
团队成员系统记录碑林石刻的形制与纹饰
7月18日,团队来到泰山石敢当文博馆(泰山民俗博物馆)进行调研。馆长卢宏刚向团队介绍了馆藏代表性碑刻的来历与故事,帮助团队梳理了石敢当的五大主要形象体系,详细说明了石敢当文化“泰山之重,敢当天下”的精神品格和内蕴的“平安吉祥”意味。卢馆长还向团队分享了博物馆在教育推广、文创尝试等方面所做的探索。
团队对话泰山民俗博物馆馆长卢宏刚
7月19日,团队到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馆及岱庙参观学习。团队成员认真研读了陈列馆中关于泰山石敢当的展板资料并参观了岱庙的古迹遗存,进一步加深了对泰安文脉的理解,明确了石敢当在泰山历史文化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团队在泰安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历代石雕陈列
探产业之困
由14名成员组成的产业调研分队于7月19日至26日就石敢当手工雕刻技艺传承现状、手工与机械雕刻差异对比、市场供需矛盾及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直击生产与市场一线,深入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和泰山周边的文创商店等地展开集中调研。
7月25日,调研团队走进泰山周边多家文创商店,通过与店主、店员的深度访谈及对消费行为的跟踪记录,深入探寻泰山文创产品的开发逻辑与市场偏好。团队观察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已突破价格的单一导向,不少游客在挑选时会主动询问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这既为理解泰山文化元素转化、消费偏好及定价逻辑提供了一手资料,也为挖掘文化IP价值、制定文创开发推广策略提供了现实依据。
团队成员调研察看当前市面上的石敢当文创产品
接下来,团队成员将立足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科优势,深入分析调研数据和材料,为讲好“敢当”故事、激活文化基因、赋能产业升级贡献青春方案,促进泰山石敢当文化符号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这一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转化为文化自信自强的有力支撑。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文化腹地与产业前沿,挺膺担当,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青春叩问传承创新。
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室参观学习
(文|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牛筱超 刘笑非 张晓文)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