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扬州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中考物理复习策略和建议 考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才能面对中考?学生应该怎样复习才能有效提高这些素养?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帮助学...
刘刚
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扬州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和建议
考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才能面对中考?学生应该怎样复习才能有效提高这些素养?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实现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在离2020中考仅有一个月的时候,跟大家谈谈如何自信备战中考。
一、教材挖掘,夯实基础
要充分利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延伸课后WWW习题等拓宽知识内容。在挖掘教材时,应注意细节,要重视教材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注意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夯实基础。
建议:以构建教材章节思维导图的形式,完善建立知识体系。
二、实验素养,关键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更是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应以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为抓手,既要关注探究物理规律本身,更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具备的能力和品格,总结概括出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升素养。并能应用这些核心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物理模型,提出改进意见,作出合理评价。
建议:源于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出高层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三、生活情境,问题本质
中考试题的标“新”和立“异”都体现在物理情境中,大部分考生表现出不适应、读不懂、想不到、不会答。仔细观察生活不难发现物理无处不在,中考命题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
建议:阅读真实的物理情境,提炼有效的物理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四、贵在坚持,自信发挥
最后一个月更要坚定目标追求,立足课堂增效,及时反馈,贵在落实。宁可少做新题,绝不放过错题。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力争在中考的考场上展示自我,超越自我。
建议:跟紧课堂,把准节奏,调整心态,自信冲刺。
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把最好的发挥留给最重要的挑战。
董泽雨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冯全 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重视基础 高效复习
中考物理到底考哪些内容?我们该如何复习?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困扰的问题。我觉得最后物理复习应关注下面几点:
一、回顾课本,夯实基础
根据物理课本内容或依据老师讲课笔记,快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归纳物理中考考点知识,在复习归纳时,可以多问自己几个如何?本内容自己掌握的如何?该内容可以用如何方式考查?如何答题不丢分?还有课本中的图片要能知道在哪里出现的,我们可以用那些知识点解释。对于书本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要进行对比,找出混淆点。比如“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电动机”与“发电机”原理图等。
二、把“错题”变成“熟题”
最后的复习不是比做多少功,而是比做了多少有用功。相信大家积攒了许多的错题,不会的题。现在可以将它们归类,然后自己模拟考试解答,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全部做出,针对还有记不住,或是粗心大意导致错的题,一定需要重视,因为如果物理中考出现类似的题,那就是原题,送分一样,一定确保得到满分。所以现在首要任务是将错题集弄懂,全部理解,并且掌握题中考查的知识点等等。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永不忘却,触类旁通。
三、讲求实效,提高应考技术
复习时,同学们要克服“眼高手低”。有时复习中怕麻烦,轻视解题“过程”用语,导致解题过程过于简单化,答题语言不准确。因此要关注答题规范训练,做到会做的每分必争。
要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安排一些限时的答题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答题速度和正确率,保证会做决不失分。
避免解题中出现的“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现象,所以审题要慢,做题要快。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将重点词进行圈画,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大家都知道多一个字有时意思就不同了,比如在热量的计算中温度“升高”与“升高到”等。还有要避免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减少粗心大意造成的低级错误。
合理利用时间,把时间利用极致,高效学习是中考关键,无论哪一学科,都应该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面对,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最后的冲刺。预祝学子,物理必胜!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