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湖由沼泽变5A景区,军民奋斗建湖,九旬老夫妇忆人工建设, 현대 경영 기술 والحماية。
9月25日,“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采访团走进徐州。初秋时节,在徐州标志性景点云龙湖,不少市民、游客朋友在湖畔游览漫步。从沼泽洼地到现在的国家级5A景区,从石狗湖到云龙湖的变迁背后是万千军民勠力同心、一代代水利人接续奋斗的光辉历程。
93岁老夫妻回忆挖云龙湖
“全人工劳作,辛苦但高兴”
解放前,云龙湖还只是一处名叫“石狗湖”的沼泽洼地。没有堤岸和闸坝,每逢雨季,石狗湖湖水暴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安全。雨后,湖水经奎河很快流失,湖区又成为一片沼泽。1958年秋,徐州专区和徐州市动员机关干部、学生、群众和解放军战士共1.5万余人兴建云龙湖水库。
25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到了当年参与兴建云龙湖的蒋忠良、徐瑞英夫妇。夫妻二人现在已经是93岁高龄,当年建设云龙湖水库时,他们26岁,是徐州农校的老师。在那个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修建水库全靠人工。“扁担、平车、箩筐,工具只有这些。全市大动员,大家都很响应。像我们俩都是老师,谁没课谁就到这里来挖。”徐瑞英奶奶回忆,她到徐州来的第二年便参与到云龙湖的修建中。“男同志挖土,我就挑扁担。后来又安排我去推平车,全是上坡,很辛苦。当时大家都相互照顾,参加劳动都高兴得很。”
记者了解到,在参与水库建设的1.5万人中,有1万多人是当时驻扎徐州的解放军指战员。1960年工程竣工后,水库被正式命名为“云龙湖水库”,为了纪念和表彰解放军部队参与建设,修筑的大坝被命名为“八一大坝”(后称“八一大堤”)。
八一大坝建成后,云龙湖的危险还没有彻底解除。1972年,云龙湖水库被定为全国37个危险水库之一。1975年春,为加强云龙湖大堤的防洪能力,徐州市再次动员1.3万多军民,日夜奋战,历时两个月有余,将大坝高程由35.1米提高到37.5米,顶宽由7米增加至19.5米,大大提高了水库的防洪能力。
“水二代”传承老一辈治水精神
“要将单纯的水利设施建设为城市名片”
守护云龙湖,靠的是一代代水利人的接续奋斗。石方健现任徐州市水务局团委书记,他的父亲石炳武在云龙湖水库修建完成后,承担着包括云龙湖在内的水利防汛工作。石方健说:“以前我不明白下暴雨的时候为什么别人都是回家,我父亲总是急匆匆地往单位走。当时科技还不是很发达,水情、云图在单位的水情室才能看到。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老一辈人‘时时放心不下’的一种使命,也是需要我们传承的治水精神。”
石方健
石方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治水精神”的笔触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用扁担、铁锹,现在是键盘和鼠标。智慧水利系统的应用,让我们在电脑屏幕前就能看到水位、流量的变化以及洪峰度汛的变化,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控制闸门启闭、翻水调水。我想这就是水利事业生生不息的一种生动表现,作为徐州水利人,我也很自豪。”
1998年,云龙湖水库扩建滨湖公园,将堤坝宽度扩建到100米,水患基本消除。稳固的云龙湖坐镇徐州,不仅守护一方百姓安居,更成为徐州市标志性景点。2016年,云龙湖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水库建成后,我们对周边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包括万人游泳场、水上世界和音乐厅的设立等等。云龙湖从一个单纯的水利设施变为徐州的城市名片,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石方健说。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薛蓓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