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求职者缴费,教育部发布多起违法违规招聘案例

:2025年08月22日 新京报
分享到:

教育部建议高校毕业生可通过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各地各高校就业服务网站等求职择业,并增强防骗意识。

无证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缴费……8月21日,根据教育部官方公众号“微言教育”,在教育部日前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中,依法纠治了上述违法行为。同时,教育部公布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供广大高校毕业生参考,以提高警惕,防范求职“陷阱”。

江苏发现3起违规案例,涉及就业歧视等违规内容

通报提到,江苏共发现三起违规案例,分别是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案、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案及发布含有就业歧视内容招聘信息案。其中,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网及第三方招聘平台发布的多个岗位信息中存在性别歧视内容,例如“电气工程师:限男性”等表述。有关部门发现后,立即责令该企业进行整改,要求其即刻撤除所有含性别歧视内容的招聘信息,依法重新发布合规招聘公告。该单位已经及时改正。

根据《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规定,用人单位或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发布的招聘信息不合法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教育部提醒,对于求职过程中发现招聘信息中含有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歧视性内容的,可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投诉。给个人造成损害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要求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另外两起案例中,某网络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被没收违法所得1.07万元,罚款1万元;某人力资源公司发布苏州某电子公司招工信息,通过微信联系、在酒店或大巴车等地点面试后,再以人员已招满为由,将求职者分流至其他公司工作。经有关部门调查,该人力资源公司未经苏州某电子公司委托,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责令限期改正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2万元,并处5万元罚款。教育部建议高校毕业生可通过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各地各高校就业服务网站等求职择业,并增强防骗意识。

成都8起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典型案例被通报

成都8起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的典型案例涉及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违法收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就业歧视、违法中介等。其中,某劳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通过其企业微信公众号“前程优才宝”发布信息称“成都某绕城高速招聘收费员,直签!”,诱导求职者缴费应聘,并先后收取3名求职者20.6万元服务费,在职介失败后拒不退费。经调查,该公司还存在未经授权、未经审查擅自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违规收取大额中介费、向求职人员虚假承诺“内推”“包过”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对该公司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交钱就能安排进央企”“内推直荐、免试直签”“国企有渠道包进”“培训费2.8万元、服务费6万元直签XX国企”……在此次查处的违法行为中,虚假招聘信息多打着这些旗号引流获客,吸引有求职需求的消费者买单,缴费签订“职业指导规划咨询服务协议”,而往往在职业介绍失败后,求职者也遭遇退款难,相应公司均被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其中,2025年4月,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还在互联网发布信息称“有国企内部领导关系,包干费用30万,未成功安排工作全额退费”,诱导求职者缴费应聘,在职介失败后拒不退费。经调查,该公司并未受相关国企委托开展招聘,其行为构成“发布不真实、不合法招聘信息”的违法事实。

而成都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不仅发布虚假岗位信息,还在职介活动中存在就业歧视行为,严重侵害求职人群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多次约谈公司负责人,但该公司拒不整改,严重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破坏公平就业环境。依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对该公司作出“罚款2000元并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此外,今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收到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其实控人关联公司涉嫌骗取兼职手续费的投诉百余起,其相关行为严重侵犯求职者权益、扰乱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7月1日,人社部门依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对该公司作出“收缴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备案证,停止公司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行政处罚决定;公安机关对该公司涉嫌诈骗求职者钱财违法线索开展立案调查。教育部提醒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若就业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无证 擅自 从事 职业 中介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求职者缴费,教育部发布多起违法违规招聘案例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