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赴尼山圣境、齐文化博物馆、故宫研学,以“伙伴+”行动深化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国庆期间,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济南高新区教育文体部“三引导”行动,以“伙伴+”品牌为纽带,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尼山圣境、齐文化博物馆、故宫三地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传统文化肌理,开启成长新程。
抵达尼山圣境后,学生们首先走进大学堂。面对庄严肃穆的殿宇建筑,三(1)班班主任姚艳艳结合图文展板与实物模型,细致讲解儒家 “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语》经典语句通过扩音器传出时,孩子们纷纷拿出研学手册记录,不时举手提问“这句话在生活中怎么用”。随后的传统拜师礼环节,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整理衣冠—拱手作揖—躬身行礼”整套流程,动作虽稍显稚嫩却格外认真,有的孩子还悄悄调整同伴的衣领,确保礼仪规范,在一揖一拜间切身感受中华礼仪的庄重与传承意义。
走进齐文化博物馆,学生们的目光瞬间被镇馆之宝“牺尊”吸引。在讲解员引导下,大家围站在展柜前,近距离观察牺尊的青铜纹饰——螺旋纹、云雷纹交错缠绕,造型兼具牛的憨厚与礼器的精美。部分学生还轻轻触摸展柜旁的纹饰复制品,感受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当听到“齐国推行‘尊贤尚功’,不管出身都能凭才华任职”的讲解时,孩子们展开讨论,“原来古代就这么重视能力了”“我以后也要像贤人一样努力”,不少人还在手册上写下 “向先贤学习” 的感悟,在探索中理解 “文化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踏入故宫的那一刻,学生们被红墙黄瓦的宏伟建筑群震撼。在太和殿前,姚艳艳手持研学手册,指着殿顶的瑞兽讲解:“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后面跟着十个瑞兽,分别象征不同的吉祥寓意。”孩子们一边听,一边在手册上画出瑞兽轮廓,有的还标注“太和殿瑞兽共11个”。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到御花园的太湖石,姚艳艳全程结合历史故事解析文化底蕴,学生们紧紧跟在身后,眼神里满是对这座文化瑰宝的好奇与敬畏,不时停下脚步记录关键信息。
此次研学从尼山的儒家礼仪到齐国的春秋霸业,再到故宫的皇家文明,学生们通过“走、看、听、记”,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立体且深刻的认知。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不仅厚植了文化自信,更树立了“传承文明、探索未来”的远大志向。
学校政教处主任田光新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设计更多贴合学生认知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体验中成长,让对文化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伴随孩子们在成长之路上持续绽放光彩。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