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实话告诉你普娃和牛娃是有区别的!

:2025年10月31日 家长微言
分享到:

李灏一高中才学物理竞赛,9个月获全国第四,证明天赋与学习模式重要性,而非抢跑。

看着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周末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不少家长心中都有个疑问: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毫不费力,我家孩子却学得如此辛苦?

在教育这条赛道上,我们常常被两种孩子所震撼:

一种是“牛娃”,他们似乎轻轻松松就能取得傲人成绩;另一种是“普娃”,他们勤奋刻苦却往往事倍功半。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四名得主李灏一的成长经历,恰好为我们揭示了这两者之间的真正区别。

李灏一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入选,他的队友洪宇泽身体不适仍坚持到最后,也顺利入选。

两名男生都来自杭州著名的高中学军中学,巧合的是他们都毕业于西湖区公办初中,李灏一来自杭州市文理中学,洪宇泽来自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左为洪宇泽,右为李灏一

在记者的采访中,提到竞赛的学习之路,李同学有这么一段表述——

“我搞竞赛挺晚的,是进高中之后开始的,和同学听了两节物理课后,能听懂也能跟上,自己晚自修再花点时间补补之前的内容,就加入了物理竞赛团队。”李灏一说。

他提到自己是进高中后才开始物理竞赛学习,这句话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就表示不太相信:

反常识的真相:

牛娃并非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学习模式。

李灏一高中才系统接触物理竞赛,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从省二等奖到全国第四的跃升。这打破了我们“越早越好”的惯性思维——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学了多久,而是你怎么学,同时天赋也是一种资源。

网上也有更多网友现身说法:

科学训练胜过盲目抢跑。

近年30%的物理国集选手都是高中零基础起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强大的理科思维能力。而李灏一为什么能从高一才开始搞物理竞赛主要是他的信息学竞赛背景赋予他突出的数学建模能力,这才是他在物理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背后的科学:

认知科学研究发现,高效学习依赖于“知识结构”而非“知识积累”。

就像建房子,牛娃先搭好了稳固的框架,再往里面填充内容;而普娃往往是在堆砌砖头,缺少整体结构,所以这是普娃与牛娃的区别。

李灏一的“过目不忘”其实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他能迅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已有体系。

同时,心理韧性与认知能力同等重要。教练指出,家长支持度与抗压能力是学生持续进步的关键保障。当学习遇到瓶颈时,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支持系统能够帮助孩子突破自我限制。

李同学也现身表示:

“我就是那个李同学,我初中是学习信息学竞赛的,我想我在高中为了补全这段差距所花的力气应该比很多人初中提前学的都要多,这点我可以向您承诺其真实性。”

一位金牌竞赛教练庄老师说,零基础的概念,在很多家长眼里,就是没接触过物理知识。其实在教练眼里,并非如此。

“如果一个孩子之前学过数学竞赛,虽然在物理知识上是零基础,但在思维上已经准备起来了。”他说,因为逻辑思维的训练,数学的方法等,在之前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在渗透了,是有基础的。

一位金牌教练张老师也谈到了天赋的问题,他说:“要参加物理竞赛拿到省一及以上的奖项,学习周期一般是两年。这有两个前提,一是孩子本身有天赋,二是要心无旁骛地有效学习。”

“获得省一的高三学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参加北大卓越计划或清华攀登计划,低年段的省一更吃香。”张老师说,他带过一名同学,进高中才开始学物理竞赛,一年就冲进省队,进了国集,直接保送了。这样的情况是凤毛麟角,他确实是天赋异禀。

张老师说,想要竞赛出成绩,除了天赋好+认真学以外,还需要学生心态好,父母很支持很淡定。

以上多位教练都谈到了天赋,可见,想要成为牛娃,首先必须是有天赋。

那么,作为普通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呢?

首先时间要保证:

在网上还有个说法,如果以省一等奖或进省队为目标,那么每个人平均要花在竞赛上的时间最起码要有2000-3000小时,甚至还有更多的。

如果按照上面说的两年周期,暑假60天加上寒假15天是冲刺,每天按10小时计算。其余时间是常规学习,每天2小时。那么加起来,一年需要1330小时,两年就是2660小时。如此,算上课内和作业的时间,孩子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少很少了。

实用建议一:关注思维能力胜过知识积累。与其盲目追求提前学习,不如观察和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空间想象等核心能力。这些才是支持未来学习的“底层操作系统”。

实用建议二:尊重个体的发展节奏。李灏灏一的案例证明,高中阶段发掘天赋型选手仍可创造顶尖成绩。不要被“抢跑”焦虑裹挟,给孩子留出探索和成长的空间。

实用建议三:建立“文化课+特长”的双轨思维。学军中学的培养模式证明,文化课与特长发展可以相辅相成。他们的5位金牌选手高考排名均保持年级前10%。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后劲。

所以,承认吧,大多数人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他们在天赋上就与牛娃存在天然的鸿沟。不要把普娃当做牛娃养。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发现它、尊重它、优化它,比盲目追随所谓“成功模板”更为重要。

在您看来,您家孩子最独特的学习特质是什么?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思维优势,会是什么呢?

文章综合:南京择校家长微言爱写作的狮子网络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物理竞赛学习路径 高中零基础竞赛训练 竞赛思维培养 牛娃学习模式分析 普娃与牛娃区别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不装了!实话告诉你普娃和牛娃是有区别的!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