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上线300余门“金课”,在“理解中国”专区推出63门国情课程,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架起了一座通向知识殿堂的桥梁,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
【光明时评】
作者:李凯(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据报道,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上线300余门“金课”,在“理解中国”专区推出63门国情课程,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架起了一座通向知识殿堂的桥梁,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文化的窗口。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与创新路径。
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所需和改革所向。纵观历史,从印刷术到信息技术,每次科技革命都引发了教育变革。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全方位重塑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育治理和教育形态,推动教育体系向更智能、更公平、更开放、更灵活的方向演进。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引擎,数字化不仅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更为深化教育改革找到了关键突破口。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数字教育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变革。中国教育在数字化的“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的升级,正在从量的扩增迈向质的飞跃。
数字化教育正在引发课堂革命。数字化课堂通过云端海量教育资源和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构建了跨时空的无边界教学空间,使师生能够突破物理限制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人工智能的融入更是推动形成了“师—生—机”三元协同的新型教学关系。以湖北宜昌唐家湾中小学的生物课为例,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指导学生将植物细胞结构知识与橙皮精油提取工艺结合,开发手工皂文创项目。学生在分组协作完成策划、研发、推广等任务中,不仅学习了生物、化学、经济、信息、环保等学科知识,更培养了跨学科思维、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数字化课堂既拓展了教学时空维度,又重构了师生关系,更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育数字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教学模式创新、个性化学习支持,教育数字化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和群体间的教育差距,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据报道,目前,国家高教平台开展的“慕课西部行计划”累计向中西部高校提供了20.7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东西部高校携手开展了936万门次混合式教学,西部受益学生数量达5.9亿人次。“双师课堂”通过共享城市名师课程,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在特殊教育领域,湖南常德特殊教育学校运用人工智能将抽象知识以形象化方式呈现,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专注度与自信心。
教育数字化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支撑。传统的学校教育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正从个体选择变为成长必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汇集2000余门终身学习课程,覆盖职场技能、科学素养等八大领域,通过智能系统为大众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漫步平台,仿佛置身于一个不打烊、全天候的学习超市:学生们在这里邂逅专题强化的名师讲堂,职场精英获取行业前沿的技能补给包,银发族则沉醉于墨香四溢的云端书法课。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科学监测评价,智能学习分析系统精准构建个人学习画像,为每位学习者量身定制最优教育方案。
技术是手段,育人是根本。我们立足国情、守正创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关键支撑。教育数字化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教育变革,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满足人民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新期待。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7日 12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