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地方文化+非遗技艺”双轮驱动 打造高职劳动教育新范式

:2025年07月08日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
分享到: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开辟“地方文化滋养·非遗技艺融通”劳美融合育人路径,通过深度融入扬州地方文化与非遗技艺,形成“劳美共生”育人模式,通过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成果化呈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技...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开辟“地方文化滋养·非遗技艺融通”劳美融合育人路径,通过深度融入扬州地方文化与非遗技艺,形成“劳美共生”育人模式,通过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成果化呈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技能培养到价值塑造的全面提升,为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板。

文化为魂:运河工匠精神厚植劳动根基。学校以“运河文化彰劳动伟力、工匠文化育卓越品质、红色文化践奉献之光”为主线,构建三位一体文化矩阵。相继开发出非遗文化特色教材和数字课程;打造“行走大运河”劳动研学、“扬州工”匠心传承实践平台;创建一批志愿服务队,将奉献融入社会实践,实现劳动精神培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非遗为脉:技艺美学激活创造动能。创新构建“认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螺旋上升路径:建成12个劳模/非遗大师工作室,形成“师带徒”传承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由省级非遗大师领衔“绣娘班”,通过“纹样美学认知—运针技法实训—文创产品开发”三阶段教学,实现技艺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其中,《交融薪生:扬州刺绣文创》项目入选2023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非遗技艺比拼典型案例,印证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为劳动教育开辟了全新实践场景。

育人实效:五育融合结出硕果。学校深化“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在社会服务方面,“团团公益课堂”年均服务1.9万小时,“雨润花朵”项目构建模块化非遗劳育课程30余门,累计服务青少年8.4万人次。师生团队助力沿湖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通过非遗文创设计、数字资源库建设(雕版印刷、漆器等)及云端课堂直播,赋能多个企业发展、带动非遗关注度提高,开辟学生就业创业新路径。

创新突破:“一体两翼”劳美融合共生。以劳动为“体”,以地方文化精髓浸润和美育熏陶为“两翼”,开辟“地方文化滋养 非遗技艺融通”劳美融合育人路径,开创“劳美共生”育人新境,显著提升劳动教育的文化厚度、价值高度与育人效度,为坚定职教文化自信、探索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贡献了“扬州智慧”。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扬州 职业 技术 大学 开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地方文化+非遗技艺”双轮驱动 打造高职劳动教育新范式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